梧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_连心网

首页 >  工作报告 >  市级工作报告 > 正文
梧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0日在梧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朱学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着力稳增长、强产业、固基础、扩城镇、惠民生、促和谐,保持和扩大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发展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885亿元,增长15%,高出预期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二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5亿元,增长35%,高出预期10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一位;

    ——财政收入101亿元,增长32.7%,高出预期12.7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二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2亿元,增长27%,高出预期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二位;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39.3亿元,增长35.7%,高出预期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二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0元,增长13%,高出预期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四位;

    ——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增长15%,高出预期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区第四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着力做大做强工业,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部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562亿元和1390亿元,分别增长32%和35%,工业总量稳居全区第四位。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获得国家科技项目6项、自治区科技项目71项,拥有3家自治区级的产业化研究院、2家自治区级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5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1个国家级和1个自治区级质检中心。技改投入不断加大,完成技改投资324亿元。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金海不锈钢一期等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神冠特色食品医药产业园区暨年产7万吨食用蛋白原料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动“工业上山”进程,成为全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其中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产值达302亿元、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产值达210亿元。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6.8%。

    着力做好“三农”工作,农业基础不断巩固。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主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有力。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六堡茶标准化茶园面积6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面积34万亩,砂糖橘种植面积30万亩;“菜篮子”基地1.1万亩,其中品牌蔬菜基地面积7650亩;规模养殖场发展到4498个。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总产值202.4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79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78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电及农网改造等项目完成投资12.78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39亿元,新增通硬化路行政村87个。完成2.2万座农村改厕任务,新建沼气池9600座。落实财政扶贫资金8684万元,推进179个贫困村整村扶贫开发工作。投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资金3138万元,受惠移民达5万人。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市商贸物流园区、毅德商贸物流城、中恒国际医药物流产业园、岑溪泽仁现代商贸物流城等项目加快建设,沃尔玛、国美电器等项目建成营业,全市68个商贸流通业项目完成投资72.9亿元。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8.6万台,销售金额达4.9亿元。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成新城市场、大东市场升级改造,新建农家店45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手机制造、信息通道和以掌上多媒体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大招商、大建设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亿元,增长15%。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盛意达电子创意文化城、蝶山六堡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骑楼城—龙母庙景区和藤县石表山景区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复核,中山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蝶山区和岑溪市分别获得自治区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市称号。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加快,招商证券、瑞达期货进驻梧州,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在梧设立分支机构。第一期集优债发债工作顺利启动,东泰公司10亿元债券成功发行。

    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区域性枢纽城市加快形成,南广铁路梧州段全线贯通,梧州至贵港、梧州至柳州、岑溪至水汶和环城高速公路等项目进展加快,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和重点港口码头项目顺利推进,西江机场迁建项目选址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红岭新区建设加快推进,玫瑰湖整治工程一期、新图书馆、青少年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项目完工,18条市政道路贯通,新区面积拓展近10平方公里。苍海生态新城项目成湖成景,展示中心建成精品。旧城改造和城市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超过11亿元。县域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归义镇、六堡镇列入广西特色名镇建设试点,石桥小城镇建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完成108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6个城乡风貌改造示范点整治任务。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扩权强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53个市直部门下放到县级的行政审批项目达494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99.1%,基本药物实际销售价格下降15%。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组建了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市县两级新华书店公司。实施“东向”战略取得重大突破,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上升为两省(区)发展战略,梧肇战略合作24个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计划积极推进。牵头启动梧玉贵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承办了国家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成功举办第九届梧州国际宝石节、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和广西(梧州)粤剧节。产业集群招商成效显著,全市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02个,投资总额540.5亿元,其中80%以上的项目来自珠三角等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企业达13459家。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总额达11.9亿美元,增长56.1%。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循环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成为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城市、国家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国家级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示范试点城市。“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深入实施,完成造林绿化2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5%,城镇绿化面积达41.8万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西江、浔江和桂江等河流治理,取缔了一批违规采砂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推进的85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实效,创建了一批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城乡清洁工程深化拓展,获自治区第八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9%,列入自治区年度减排计划的12个减排项目全部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保持100%。绿城水都的城市品牌进一步树立,“山清水秀生态美”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为民办的12件实事全面完成,实际完成投资40.6亿元。“安居乐业”工程深入实施,新增城镇就业3.9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8%;新建保障性住房13880套,新增微型企业2387户。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实际参保人数达111.12万人,“五险”参保人数累计达124.6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98.9%、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97%、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100%。为全市65万农户购买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城乡低保水平稳步提高,在全区率先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完成梧州高中、梧州一中、梧州二中的整体搬迁,全市农村中小学更换了21万套新课桌椅,资助7.8万名贫困学生上学。市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百团千场”文艺演出“五进”活动和“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市博物馆、图书馆和各文化馆(站)均实现免费开放,建成3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23个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市运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4%。

    着力创建平安梧州,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再创佳绩,“安全宝护营”公益项目荣获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最佳案例”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党的十八大和全区“两会”期间我市实现赴邕进京“零上访”目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的高度肯定。加大社区基层管理力度,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不断完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安全生产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3.88%、6.41%,安全生产履职综合考评排名全区第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和农村群防群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明显提升,连续7年获“广西平安市”称号。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政务中心申请件达10.2万件,办结同意率99.9%。电子政务覆盖市、县两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不断提高。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人防工作继续加强。驻梧部队在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直、区直驻梧各单位为梧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编制、法制、民族、宗教、统计、国资、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供销、地震、粮食、农机、移民、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老龄、科协、社会科学、慈善、档案、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回顾2012年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在攻坚克难中保持稳定增长,在苦干实干中推进转型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和衷共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梧州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外部压力持续加大,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环境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主导产业相对单一的问题仍然突出;生产性商贸物流刚起步,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改善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政府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对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主要目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五年规划三年完成”的决战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我市科学赶超、开放崛起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市加快发展,特别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上升为两省区发展战略,为我市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契机;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竞争实力日益增强,具备了上水平、上台阶的良好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添了我们奋力前行的动力,为我们干事创业营造了浓厚氛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再创新局面,再铸新辉煌。

    根据市委的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东向”战略,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突出强化改革创新,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推进富民强梧新跨越,加快建成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力争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力争25%;财政收入增长15%,力争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

    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夯实新基础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雁行阵势”梯次布局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力争年内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均达到300亿元以上,陶瓷、建材、机械制造产业产值均达到150亿元以上,食品、医药产业产值均达到50亿元。加快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鑫华通科技园、志达电子科技园、鼎立稀土新材料等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神冠1万吨微晶纤维素项目、骆驼华南电池免维护及新能源铅酸蓄电池、鸿图公司2万吨精密压铸及模具生产等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完成386亿元。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重点扶持107家骨干企业上规模,力争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3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30亿元以上企业13家、10亿元以上企业37家,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25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450家,新发展微型企业2500家以上。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奥奇丽公司、金茂钛白粉公司、广西有色再生金属公司、梧州松脂公司等企业上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238万亩、粮食总产量82万吨。推进六堡茶、砂糖橘、中草药、品牌蔬菜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力争水果种植面积6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6.5万亩、中草药种植面积35万亩以上、品牌蔬菜基地面积1万亩以上;新造高脂松10万亩、高产油茶5万亩以上;加快生猪、三黄鸡、肉兔、鱼、蜂、蚕等特色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力争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3%以上。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加快建设长洲防洪堤南北堤、高旺防洪堤等工程,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89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抓好1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0处,解决1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一批综合示范样板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区域服务中心,提升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安排商贸物流产业项目87项,计划完成投资85亿元,加快推进市商贸物流园、毅德商贸物流城、中恒国际医药物流产业园、旺城广场、岑溪泽仁现代商贸物流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城市新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支持各县(市)建设果蔬、鲜活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市场。优化城乡商业布局,建设一批美食、购物、休闲等特色商业街,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餐饮、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和绿色消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8亿元。围绕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着力提升景区品质和等级,加快推进西江南岸休闲度假核心区、游客集散中心和“10+2”旅游项目建设。筹建粤桂城市旅游联盟,共同开发“一程多站”、优势互补的“广肇梧”精品旅游线路,推动西江区域旅游一体化。力争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0亿元。

    二、强化项目投资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增强新动力

    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发展的战略基点,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拉动作用。深入开展“三年一工程”活动,安排重点项目996项,总投资3026.5亿元,年度完成投资810.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72项,年度计划投资552.4亿元;年内新开工项目443项,投资257.9亿元。安排前期工作经费1600万元,推进81项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力争部分项目尽快具备开工条件。继续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10167套(户)。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5亿元。

    加快园区项目建设。以“五园八区”为项目建设主战场,持续打好园区建设攻坚战,安排园区(产业)项目307项,总投资121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3.9亿元。其中,梧州工业园区抓好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污水处理厂二期、创业基地等50个项目,争取年内完成投资78亿元以上;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抓好年产30万吨再生铝、年产20万吨光亮铜杆、年产130吨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工程等64个项目,争取年内完成投资59亿元以上;陶瓷产业园区抓好远方陶瓷制品生产、新舵陶瓷生产、宇豪陶瓷生产等21个项目,争取年内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抓好永达不锈钢技改、金海100万吨不锈钢管材加工等16个项目,争取年内完成投资27亿元以上。继续实施“一线工作法”、“协同管理制度”,完善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促进园区建设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发展壮大产业园区规模,力争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7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亿元以上、税收35亿元。

    提高要素保障水平。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土地、拆迁、资金、水电等保障要素落实,为项目快速推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低丘缓坡”政策,优化利用土地空间布局,优先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有效对接国家、自治区发展规划,精心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强政银企对接,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力争新增贷款80亿元,政府融资22亿元。加强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优先满足重点企业发展需要。

    三、推动新型城镇化,为全面建成小康打造新引擎

    加快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完善“丰字型”铁路网,建成南广铁路梧州段和梧州南站,推进梧州港赤水作业区进港铁路建设,加快柳肇铁路、洛湛铁路电气化、洛湛铁路二线工程前期工作。完善“一环七射三连线”高速公路网络,确保岑溪至水汶、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梧州段建成通车,加快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梧州段、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梧州至封开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梧州段。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建成梧州港李家庄码头三期扩建工程、紫金村综合码头一期、中储粮码头,加快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建设,做好赤水圩作业区二期、藤县东胜作业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西江航道、桂江航道整治工程。启动梧州西江机场建设。实施国省道干线公路提级改造,完成西江机场进场公路建设,加快苍梧龙圩至藤县潭东“二改一”工程建设,推进207国道东绕城过境一级公路、长洲水利枢纽至赤水沿江一级公路、蒙山(经夏宜)至金田二级公路、藤县津北至长洲三龙大道二级公路前期工作。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大会战,实现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

    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一江两岸三组团”的发展思路,继续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大力推进苍海生态新城建设,重点抓好环城水系、苍海公园、西北岸线绿化景观工程、跨湖桥、半岛核心区等18项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4亿元以上。加快红岭新区及拓展区开发建设步伐,重点抓好西江三桥、中央商务区、新加坡印象、玫瑰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二期等35个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2.2亿元。推动南岸片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西江四桥、塘源工业区道路、高旺八宝塘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6亿元。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工程,重点抓好“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新兴二路三路主次干道改造、小街小巷整治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停车场、健身休闲场地、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全力以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开展城市绿道、沿江绿带、社区公园建设,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市验收标准。继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加快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推进苍梧龙圩与中心城市同城一体化,进一步扩大岑溪、藤县和蒙山县城城区规模,加强石桥、太平、归义等重点镇、中心镇建设,推进产业、人口和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推动梧州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陶瓷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园区开发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发展。加快城区乡镇改街道办事处、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步伐。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和城乡清洁工程。

    四、深化拓展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增添新活力

    全力推进开放合作。深化梧肇战略合作,全面落实粤桂两省区《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完成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开展试验区启动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开展以路网工程为重点的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跨省界的大园桥主体工程,力争启动区建设初见成效。启动梧州—云浮战略合作,择机签署框架协议。积极推进梧玉贵区域经济一体化,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争取自治区开展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认真组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活动。继续办好梧州国际宝石节。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招商工作队制度及“四个一”招商跟踪服务机制,以再生资源、电子信息、陶瓷、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为招商重点,综合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商(协)会招商,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组建5个重点产业园区招商队和7个产业招商队,主攻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产业园区和重点产业招商队完成招商引资240亿元,力争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50亿元。加大已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力度,提高项目的合同履约率、开工竣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促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迈上新台阶。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扩面工作,全面提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水平。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准备工作,切实把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到位。深化财政投资评审改革,严把财政投资评审关。加强政府性债务的清理、监管和风险防范,规范发展投融资平台,健全政府投融资、担保平台的决策、监督、执行机制,增强调控和配置社会资本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扩权强县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

    五、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关键支撑

    大力实施双倍增计划。推动农业向“接二(产)连三(产)”延伸,培育农民收入新增长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5万人次,力争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订单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资金发放到位。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筹措资金1.7亿元,推进179个贫困村整体脱贫;争取扶贫贴息贷款1.5亿元,扶助10家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和9万户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落实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年内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长15%以上。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继续实施“乐业”工程,城乡新增就业9.3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扩面,确保参保率达80%以上。统筹规划养老设施布局,推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筹建1所大型医疗养老机构、1所综合性老年大学,每个城区分别建设2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站。推动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均稳定在97%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提高城镇低保水平,低保对象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增加20元。完善项目征地搬迁安置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快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筹措资金40亿元以上,切实办好12件民生工程:(1)社保惠民工程。筹措资金4.55亿元,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等项目;新建80个农村五保村。(2)健康惠民工程。筹措资金7.64亿元,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中海贫血防治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对15所乡镇卫生院进行危房改造,抓好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成1.1万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教育惠民工程。筹措资金2.08亿元,实施职业培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项目,对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就读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就读中职的全日制学生进行资助。(4)强基惠民工程。筹措资金1.17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5)安居惠民工程。筹措资金12.35亿元,实施城镇公租房、安置房、廉租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完成6000户农村危房改造。(6)土地整治惠民工程。筹措资金2.55亿元,对42个村实施整村推进土地整理,实施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7)农补惠民工程。筹措资金5200万元,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作物良种补贴等项目。(8)生态惠民工程。筹措资金8696万元,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新建农村沼气池4200座。(9)文化惠民工程。筹措资金3511万元,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等项目,完成7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10)通畅惠民工程。筹措资金5亿元,实施183个建制村道路硬化工程。(11)水库移民惠民工程。筹措资金452.8万元,建成6个水库移民新村。(12)就业创业惠民工程。筹措资金3.35亿元,实施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农民创业园等就业创业帮扶工程;发展2500家微型企业,解决13000人就业。

    六、推进美丽梧州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保持良好生态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绿色经济,推动与青岛新天地集团、湖北骆驼华南集团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塘源化工园区等园区生态循环化改造,着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调整优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加快完善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无害化方向调整,建设绿色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加大工业历史和循环经济理念宣传教育力度,筹建市工业博物馆、市循环经济体验馆。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行业及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动态监管,在不锈钢、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推进重点企业污染减排,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力争重点减排项目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80%以上。加快城镇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县域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重视生态系统建设。启动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重点推进城市绿道、城市公园、江河沿岸和高速公路、铁路两旁绿化景观建设,力争植树造林24万亩。大力促进资源节约,强化矿产资源管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抓好天然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沿江防护林和水生动物养护工程建设。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城乡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监管,抓好城市水源地和重点城镇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加大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前期工作,推进生态市县、生态乡村等绿色环保系列创建活动。

    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营造和谐环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村)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提升服务管理功能。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更好地发挥群众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纠纷专业调处机制,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深化“平安梧州”建设,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构建社会治安网格化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不断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筹建西江经济带梧州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梧州高新区孵化器建设,支持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神冠集团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360件。组织5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改造,创建自治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实施30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引进与转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抓好市十四中迁建、二中新校区、红岭新区小学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稳步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深化五年职业教育攻坚,筹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试验区。支持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教学改革年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沟通联动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化“璀璨广场”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宝石、龙母、粤剧等文化品牌,深入推进六堡茶文化建设,打造西江文化精品。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快建设盛意达电子创意文化城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加快市体育场、岑溪市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全力筹备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

    推动其他事业协调发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农村卫生室管理,让城乡居民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成市人民医院一期搬迁,加快市妇幼保健院扩建项目建设,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搬迁工作,进一步落实新农合“一卡通”、“一元钱”看病等便民措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大疾控基本建设投入,提高疾控能力和水平。深化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确保顺利通过自治区卫生城复审评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和“幸福家园”工程,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国防教育和人防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气象、水文、档案、地方志、老龄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聚集正能量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强化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为着力点,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改进工作作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有关实施意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坚持尊重民意、珍惜民力,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到群众最期盼、环境最艰苦、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去,多干群众满意、群众乐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强梧,敢争一流、敢为人先、敢于负责,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力促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快推进、早见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改进文风、会风、学风,精简文件、会议、活动,促进公务员队伍以更加过硬的本领,履行职责、服务群众,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严格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审批,形成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政务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加强与市政协的工作沟通和协商,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落实重大决策听证、公示制度,完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加大网络问政力度,促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透明运行。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不断筑牢廉洁从政防线。强化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监管,加大对重点项目、重要部门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积极推进公款出国出境、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制度改革,坚决遏制铺张浪费、奢侈攀比等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谋求新的突破,实现新的发展,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更多关于 梧州政府工作报告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更多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