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_连心网

首页 >  工作报告 >  市级工作报告 > 正文
无锡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7日在无锡市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无锡市市长朱克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无锡发展遭受最严重困难的一年。在中共无锡市委领导下,全市上下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经济社会呈现“逐步趋好、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5%以上和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2.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5。

  (一)全力应对困难挑战,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着力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拉动作用和资源要素的保障作用,集中解决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有效扭转了经济下行态势。制定出台稳增长26条、促转型40条意见,以及鼓励外贸增长、房地产销售、光伏等产业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稳定骨干企业运行,企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总量前50位工业企业增长明显快于全市企业增长。全市工业超百亿元大企业25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5家、中国制造业500强21家,新上市企业8家、累计82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新办企业,全年新登记注册工商企业18820家。加强银企对接,3283家企业新获2018亿元授信规模,创历史高位。全年全社会融资总量1900亿元。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全年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超过200亿元。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开拓市场,组织开展一系列市场促销活动。房地产市场在全省率先回暖,商品房销售增幅持续居全省前列。经过不懈努力,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并持续向好。预计全市人均GDP达11.5万元,保持全省第一。

  (二)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经济增长后劲逐步增强针对重大项目不足制约无锡发展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在产业项目招商、重大项目引进以及环境氛围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围绕重点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全力推进160个重大项目。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重大项目实施中的矛盾问题,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健全招商工作网络,各级恢复设立专门的招商与投资服务机构,强化项目的行政服务。制定鼓励项目引进的奖励办法,推行项目评估与分级管理。在抓好现有项目增资扩股的同时,大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重特大项目,欧司朗LED 芯片、久保田高效柴油发动机等项目成功落户。全市到位注册外资达40亿美元,增幅列苏南五市首位,近四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落实鼓励民间和社会投资的政策,开展与央企、民企合作恳谈活动,推进实施50个重大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7.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2%。注重提升项目的质量与层次,强化对亩均产出效益、产业技术含量和带动性等关键性指标评价,新增2亿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6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数增长超过80%。市级重大项目平均单体投资额达22亿元,为历史新高。无锡再次获评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三)积极推进结构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坚持科学发展,一手抓增长,一手促转型,经济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增长结构呈现“有升有降”的合理趋向。研发投入比重上升。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赶超行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数量实现翻番。国家(无锡)外观设计专利信息中心、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成功落户,诺贝尔奖得主在锡设立生物科技中国(宜兴)研究院。新引进“530”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191个。新增“千人计划”人才11名。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达2.7%,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60%、83%。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务院批复,无锡荣获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第一名,入围全国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新兴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8.7%,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上升。实施服务业发展超越工程,服务外包发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揭牌投运,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启动旅游度假胜地建设,制定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6%,鼋头渚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水平提升。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较上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居全省前列。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上升。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着力提高利用效率,每平方公里实现GDP值约1.62亿元,居全省领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下降。加强节能减排,华电望亭替代协联热电供热和市热电厂替代双河尖供热工程竣工启用。严格项目能效评估,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左右,降幅居全省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先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

  (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

  去年是我市政策措施出台最集中的一年,也是改革推进力度较大的一年。针对机制不畅、效率不高等制约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努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向市(县)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62项、行政管理权限371项,清理企业设立前置审批55项。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示范工程建设进展良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列全省第一。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国资平台调整重组,组建无锡地铁集团、保障房公司,完成建发公司改制。积极发挥国企平台融资功能,市属国有企业全年融资421亿元。加大开放力度,注重提升各类开放载体功能,提高省级以上开发区和重点园区对项目资源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无锡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无锡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无锡机场台胞落地签注点启动,至香港全货机航线顺利开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市新批境外协议投资额达8.5亿美元,列全省第二。西港特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举办第六届无锡市国际友城交流会、“两岸四地”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对台合作取得新成效。外事工作荣获全国“服务国内发展突出贡献奖”。

  (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继续加快

  围绕提升城市辐射能级和城乡集约化建设水平,注重增强服务功能,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十。太湖新城、江阴临港新城、宜兴东氿新城等重点地区加快建设,太湖新城金融商务第一街区基本建成,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建成投用,新城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蠡湖湾、马山国际旅游岛、古运河风光带等片区启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地铁1号线实现洞通、2号线进展顺利。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航站楼二期工程全面推进,全年旅客吞吐量323万人次。中惠路等一批重点道路建成通车,市区人均道路面积居全省第二。市区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8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61辆。新改建农村公路163.8公里。市民居住环境有效改善,实施村庄环境、道口整治、空地绿化、运河景观及城市亮化等五项工程,市区完成14条道路出新、206条背街里巷治理,全市完成高速公路15个道口整治和6320个村庄环境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强化太湖水监测预警,加大蓝藻打捞、调水引流和生态清淤工作力度,太湖水质稳中趋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连续五年实现安全度夏。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建成通水。防汛抗台取得全面胜利。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6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优良率为95.1%。全市完成植树造林4.2万亩,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无锡通过全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验收。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在经济困难的形势下,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将本级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当年12件5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把鼓励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全国率先对来锡大学生发放租房补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创业型城市。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320元,市区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530元,市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182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分别高于经济增速近2.5个和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均达98%以上。提高市区门诊特殊病种患者医疗救助结报比例。南山慈善家园等一批养老设施建成投用,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超60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突破30张,在省内率先达到基本现代化指标要求。综合慈善指数列全国第三。全市新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21276套,完成市区40万平方米危旧房、150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2所,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全覆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市成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无锡大剧院建成启用,惠山祠堂群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电视剧《誓言今生》、舞剧《绣娘》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推进城乡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成功举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高水平赛事,无锡城市知名度逐步提升。加强市场保供稳价,市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市区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2个。强化“农超对接”,建设平价店170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锡再度获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七)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稳定

  在全力保增长促转型的同时,更加重视并加强社会管理和稳定工作,妥善处理许多积累的矛盾问题,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社区基层管理力度,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社区扁平化管理全覆盖,城市、农村省级和谐社区创建率分别达80%、75%。人口服务管理得到加强。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健全和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1.2%。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获评价第一。加大信访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社会矛盾和问题,有效避免了大规模进京、群访事件发生,为十八大召开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加大突发事件处置力度,加强和健全工作网络,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多方面矛盾困难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全市大局依然保持和谐稳定,其他各项事业繁荣发展。无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审计、统计、史志、档案、人武、民族宗教、侨务、气象、民防、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和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面对异常困难的发展环境,我们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全市发展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既定要求。各地、各部门单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作为,勤奋工作,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努力提升行政效能,全力服务基层企业,尽力为企业和群众解决问题。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厉行节约,主动削减开支,与基层和企业共渡难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在锡单位,向驻锡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无锡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有清醒的认识。虽然我市经济在回升向好,但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由于光伏等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影响,个别指标几经努力没能达到年初预计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困难中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新的增长点不够多、产业层次不够高及发展后劲还不足等状况尚未根本改观,我们面临着增长与转型的双重压力;随着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与发展还显不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也很突出,尤其是行政效率提高、机关作风转变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改进。

  2013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当前,世界经济在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长期趋好的态势没有改变,这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就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挑战依然严峻。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危机意识,树立良好状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思想准备,不懈怠、不松劲,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不断巩固和发展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突出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保增长,着力促转型,大力推改革,努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民生保障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快打造“四个无锡”,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走在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省下达指标。

  完成以上目标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希望,奋力争取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主要工作争当全省排头兵;坚持壮大实体经济不动摇,把实体经济作为无锡发展的基础,突出抓产业、抓企业、抓项目,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质量效益不动摇,做到投入要讲产出、建设要重管理、增长要有效益,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更加依靠创新与管理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发展水平加快提升;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坚定对无锡发展的实践自信和前景自信,着力破除制约和束缚发展的制度障碍,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发展活力,重塑无锡发展的竞争优势;坚持利民惠民不动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奋斗目标,多为人民谋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努力让无锡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采取更实举措

  立足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大力营造支持发展的氛围,巩固和发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势头。

  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千方百计稳定重点骨干企业生产,大力提升现有存量企业的运行质量,引导和推动企业抓住当前机遇,广泛开拓市场,扩大无锡产品销售份额,抢占市场先机。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融入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推动小微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搭建本地企业产品供应与配套协作平台,加快企业上市和兼并重组,争取超百亿元企业达30家。进一步降低企业注册登记门槛,鼓励和支持新创办企业,完善“稳心留根”机制,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无锡,大力培植新增长点和财税来源。加大产业有效投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稳住房地产投入,重点加快产业特别是工业投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基础设施投入要确保重点完善功能。工业投入要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百项千亿”投资工程,大力推进与知名央企和民企的合作,促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尽快落地。重点推进180个市级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机制,加大考核激励力度,提升重大项目层次和水平。完善重大项目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矛盾问题。依法推进房屋征收拆迁,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开发市场消费潜力。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加快培育城市夜间消费市场,提升旅游、文化、演艺、餐饮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扩大商品房销售,努力消化现有住房存量,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繁荣商贸流通市场,积极组织适应市场需求的促销活动,鼓励企业创新商务模式,加快形成更多新的消费热点。加大对优势支柱产业的扶持,实施光伏屋顶和电站建设计划,以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困难行业稳定发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继续执行去年保增长的鼓励政策,并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完善,加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确保有效性和连续性。细化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的可操作性,提高受众面和普惠性。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做到执行到位。继续清理企业收费,严格规范各种中介经营性收费,杜绝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加强对特别困难企业的扶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让企业休养生息的宽松环境。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要素保障。注重经济走势分析,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健全要素协调机制,稳定和扩大银行信贷,加大信贷投放。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做强本土金融机构,大力吸引各类基金、债券及股权投资。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土地资源争取和统筹配置,大力盘活闲置存量资源。促进企业劳动力供需衔接,努力适应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需求。

  (二)在促进经济调整转型上下更大力度

  加快产业的调整转型,是无锡经济走出困境、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要围绕建设“三地三中心”的发展目标,按照效益导向、高端取向和集约化方向,加大转型发展的推进力度,使无锡的产业更具竞争力、企业更具市场活力。做大做强重点优势产业。一是建设新兴产业高地。深入实施《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智慧城市”、国家4G试点城市和软件名城建设,重点实施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打造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优势,以此带动微电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全市八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二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优化布局,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加强品牌培育,加快实施“百企做强”、“千企技改”和“万品开发”行动计划,启动企业培训工程,加快信息化改造,促进传统支柱产业加速向先进制造升级更新。三是建设旅游度假胜地。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打造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发展休闲度假,放大灵山、太湖鼋头渚、古运河、徐霞客镇、竹海、惠山古镇等品牌效应,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会展等产业融合互动,加快建设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6%。四是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兴起新一轮产学研合作热潮,推动形成研发设计机构集中、创新创业人才集中、高科技企业集中。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000家,实现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以“530”计划为核心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同时加强本地人才培养,稳定技术骨干。引导科技企业更快走向市场,提高创新产出效益。五是建设文化创意中心。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突出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动画产业基地、动漫游戏振兴基地、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等重大载体建设,构筑完善产业孵化、产品制作、产品和产权交易等重大平台,培育扶持文化龙头企业,力争建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文化创意园区3个,超亿元的领军型文化创意企业15家。加大政策扶持,更好发挥文化产业引导基金作用,为文化繁荣提供引导和支撑。六是建设商贸物流中心。优化商业布局,加快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的大型商贸集团,促进现代物流与商贸的融合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布局调整,建立并优化轻工产品及金属重型产品物流的总体布局,提升物流园区集聚和辐射能力。充分发挥高新物流中心等区域口岸功能,优先发展保税物流,努力打造区域现代物流中心。

  切实把握调整转型方向。在稳定存量资源的基础上,主要依靠新上项目的增量投入,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要求,着力推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集约经济的加快发展。更多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和高成长性产品发展,积极支持重大整机和终端产品生产,提升产业高端化水平。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会展、研发设计及科技服务等新兴业态,努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严格实施项目评估机制,大力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产出效益。推动集约集聚发展,全市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产出增长10%左右,每亿元GDP建设用地争取下降9%。

  强化调整转型的保障措施。建立“三地三中心”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上下互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评价考核体系,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和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培育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和调整转型。完善政策激励手段,调整和优化财政资金的导向及使用办法,更多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形成有利于撬动社会资源、引导创新转型的良好机制。

  (三)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上实现更大突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无锡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重点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市场化方向,着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广泛拓展民间投资领域,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门槛,提升民间投资水平,努力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等级公路以及综合性医院等公共事业领域有所突破,年内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5%。

  加快国有管理体制改革。适时调整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投资结构。盘活现有国有资本,鼓励发展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的社会融资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加强相同产业领域的整合联合,积极推进创业投资、旅游、园林、公交等领域的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有效集聚政府存量资源,扩大国有资产收益,发挥在稳增长促转型中的引导带动作用。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完善交易体系,建设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提高政府效能,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实施并联审批和容缺预审制度,大幅度提高一次审批通过率。梳理并优化行政事项服务流程,强化窗口服务的集中办理、现场办理效能。加强网络问政建设,畅通政府机关与群众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推广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实现网上预审全覆盖,80%以上的镇(街)建成网上运行平台。深化行业组织改革,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

  扎实推进各项领域改革。深化“两型社会”综合改革,积极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加快在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完善社会事业领域“管办分离”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减少资源分割和工作“扯皮”,切实提高机构效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市属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化协作机制,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为民服务的能力。加强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国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工程试点工作。

  (四)在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上迈出更大步伐

  无锡经济增长需要广阔市场空间,城市发展需要走向开放。要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机遇,不断增强开放理念,创新开放路径,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大外需市场开拓,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促进外贸出口加快回升。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重点扩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鼓励外贸企业回流无锡。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当前欧美市场萎缩时机,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原材料,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效果。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合作,跟踪世界500强等企业投资意向,加快引进一批有较强带动性和竞争力的大项目,确保全市到位外资40亿美元以上。围绕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大幅增加产业项目和新上项目的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努力拉长产业链,带动相关资源落户无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外商投资服务机构等平台功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兑现各项承诺,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加强重大功能载体建设。加快提升开发区水平,支持一批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加快申报江阴综合保税区、宜兴保税物流中心。引导84个科技园区做大产出,高起点规划建设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新建一批对外开放新的功能载体,加快形成吸引外来投资的新增点。大力提升区域口岸功能,推进无锡(江阴)港沿江和内河港口码头建设,完成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扩建工程。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6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10.5万吨。推进创新国际化,更多引进全球性产业、人才、科技等资源,推进中美创新园建设,带动全市园区建设水平提升和对外开放扩大。强化对各类开发区的业绩考核,促进各类功能载体更好发挥作用、多作贡献。

  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培育本土跨国企业,主动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配套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支持企业收购、兼并国外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就地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继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友城交往渠道,广泛吸引和集聚国外产业、企业及人才等资源,推动全面合作,促进无锡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化居住社区和教育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提升无锡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五)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达到更高水平

  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着力提升承载功能,推进城区、城镇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滨水花园城市,充分彰显无锡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基础功能。推进锡澄、锡宜快速通道建设,加快锡澄、锡宜一体化发展。着力构筑对外大通道,建成宁杭城际铁路(无锡段),加快推进沿江城际铁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实施第二轮干线公路改造。加快地铁1、2号线建设,做好投运准备。加强重点道路建设,加快完善中心城区“一环八射”的骨架路网,优化区域路网,推动片区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水利现代化示范市建设。开展从北尖到南尖段的运河两侧资源潜力与开发调查,高质量完成运河景观改造。

  以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修编城乡总体规划,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主体功能区规划,形成三级现代化网络型城镇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继续推进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政设施的无缝对接。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年内新增农业园区面积15万亩。深入开展“幸福镇村”争创活动,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富民合作组织。着力优化乡村环境,完成全市所有乡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加快重点片区投资开发。提高新城建设水平,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完善太湖新城核心区金融商务功能设施和国际化居住环境。推动锡东新城、江阴临港新城、宜兴东氿新城等开发建设,加快太湖新城、马山国际旅游岛和古运河风光带等重点地块开发建设,打造城市建设投资新亮点。加快推进老城改造和背街里巷整治,加大规划统筹和投入扶持力度。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功能设施,加强新城、新村商业网点建设,强化功能配套。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形成全覆盖网络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六)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确立更高目标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无锡发展的良好基础,也是无锡城市的响亮名片。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从水污染防治走向综合整治,让无锡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好家园。

  加大太湖综合整治,构建标本兼治的生态保护体系。全面实施“断面长制”管理,建立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重点推进太湖(蠡湖)新城、望虞河西岸、直湖港、宜兴太湖西岸四大片区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全面启动新沟河拓浚和竺山湖生态清淤工程。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泥处理,在实现一级A排放基础上实施尾水生态净化和利用。深化排水达标区创建,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确保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实现太湖治理和城市供水的长治久安。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绿色环保的生态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城市绿地、村庄美化等重点工程。加快京沪高铁绿色廊道建设。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6%。扎实推进贡湖湾湿地、太湖(蠡湖)新城180平方公里“清水流域”建设,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30%。启动实施新一轮“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和固废处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建筑扬尘管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循环高效的生态资源体系。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控制污染增量。大力开发推广低碳应用技术,加快中瑞生态城建设,促进形成低碳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进重点燃气热电项目,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限期节能达标”活动,确保节能减排达到省定目标。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七)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取得更大实效

  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和重点工程项目,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加强发展统筹,在收入保障、教育公平、就医看病、居住环境及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加快完善就业创业体系,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问题,继续对来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发放租房补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提高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比重,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重视加强婴幼儿早期教养,新建、改扩建优质幼儿园30所以上,创建市学前教育现代化镇(街道)15个。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水平,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加快引进国际高教资源。加快完善健康就医体系,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建立农村急救网络,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推进城市骨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强化医疗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支持办好江大医学院。均衡各类医保待遇水平,实现全市范围内医疗保险制度的高效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办好无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组织好国际精品赛事,争创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转换衔接。加快启动市福利中心二期建设,年内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达到32张。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实现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80%。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调整完善安置政策,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5000套以上,完成旧住宅区整治改造100万平方米,完成中心城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40万平方米,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房1400万平方米。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制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市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对本市户籍困难家庭适龄儿童实施免费幼儿教育,启动特需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建设。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推动社会救助与各类社会保障的有效对接。

  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开展“无锡好人”、“十佳优秀小公民”、“优秀新市民”等评选活动,形成文明向上的城市氛围。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加快实施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十大古村镇及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性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大运河和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申遗,推动江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力争全市域早日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水平,努力引进和培育名师大家,推出高水平的文化精品力作。在建设好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同时,加强群众性文化场所建设,扶持社会文艺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法治无锡建设,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加强政务、居务、服务功能融合建设,推进社会、社区和社会组织联动,争取城市、农村省级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90%、85%。深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完成好新一届村(居)委会选举工作。重视解决保障房、安置房小区的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认真落实公共安全监管措施,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食品安全放心城市”。严厉打击刑事违法犯罪,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加强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建立社情民意快速反应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持依法办事和过细工作,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排查化解,解决好信访热点和遗留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八)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上争取更大作为

  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艰巨任务,政府工作责任重大。要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最新规定要求,切实以优良作风服务基层和人民,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把改进作风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更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群众,了解实情,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大力控制和压缩各种一般性的会议、论坛和节庆活动,严格控制会议活动的规模和经费支出,提高会议活动的有效性。减少各类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会风,鼓励讲短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提高文件材料的可操作性。加强督促检查,强化问责追究,推动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抓落实、办实事,切实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责,提高政府工作的公信力。

  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府工作队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肃财政纪律,严格预算管理,推行政府预算决算的审计监督。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进一步控制并压缩财政性一般经费支出,把钱用在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坚持在法治环境下履行好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用制度和科技手段,实现权力运行监控全覆盖。积极推行重点项目建设、公共资源配置和部门“三公”经费的社会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仍将面临许多困难,但更充满机遇和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奋进,扎实开局,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加快打造“四个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更多关于 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更多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