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_连心网

首页 >  工作报告 >  市级工作报告 > 正文
丽水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3月26日在丽水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丽水市代市长 黄志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2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主基调,大兴干事文化,全力推进稳增长、重投入、兴实体、抓改革、优环境、惠民生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85.17亿元,增长10.5%,增幅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33.76亿元,增长16.6%,增幅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09亿元,增长17.5%,增幅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471.98亿元,增长31.7%;财政总收入112.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61亿元,均增长12.6%;外贸进出口总额22.29亿美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09元,名义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55元,名义增长13.4%,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全市十件大事和市区十件实事较好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网络化加快推进。深入开展重点工程“强服务破难题大推进”、“百日攻坚”等活动,狠抓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70.0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3.2%。云景和龙庆高速公路完成主体工程,龙浦高速公路龙泉段开工建设,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和23个国省道、重要县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衢宁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取得突破。完成瓯江干堤和中小河流堤防加固65.8公里,整治河道209.9公里。金丽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及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开工建设,220千伏景宁鹤溪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基本完工,遂昌蟠龙水电站和17座增效扩容农村水电站投入运行。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政策和推进机制,出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措施,成功引进康盛新照、美特斯邦威、德国肖特等一批大型国企民企和外商投资企业。全年引进市外内资项目297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110个,实际利用内资177.61亿元,增长77.6%;实现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8.6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34.4%;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增长134.4%。

  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强劲增长。制定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措施,先后组织百亿工业投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和百亿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完成工业投资156.87亿元,增长3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84.07亿元,增长100.8%。完善民间投资政策,实现民间投资276.4亿元,增长42.9%。

  (二)着力发展实体经济

  生态农业特色优势更加鲜明。全面推进15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新建主导产业示范区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2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55个,新增开心农场等休闲观光农业区(点)32个,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6.18万亩,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新增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02个,新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9家、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

  工业经济在强劲集聚中企稳回升。深化实施工业“三千亿行动计划”,制定兴工强工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和10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启动总面积42.7平方公里的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台地工业园建设。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921.91亿元,增长16.3%,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11家。青田成为省级工业强县建设试点县。稳步推进莲都碧湖产业区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15家。

  现代服务业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丽水现代商贸中心、松阳浙南茶叶市场被列为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2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云和商贸城投入营业,市区南城城市综合体和缙云路网物流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项目顺利实施。绿谷信息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智慧丽水”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开通,遂昌建成全国首个淘宝网县级特色馆。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成立国家大院名校丽水产业科技服务中心和工业技术研究院,新创省级区域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成功举办2012中国丽水“人才·科技”峰会,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建成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博士后试点单位3家。新增专利3305件,增长68%;新增注册商标2209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市级著名商标49件、省市级名牌40个;参与制订和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项,新创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3个。

  (三)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新型城市化步伐加快。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2.5%,提高2个百分点。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六城联创”,深入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城市绿地52.12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区绕城西线顺利建成,全长26.4公里的绕城公路全线通车,新建城市道路16.25公里,首批53个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试运行。环南明湖区块综合开发和南城东扩步伐加快,旧机场及周边区块拆迁基本完成。各县(市)城区基础设施、商业配套加快完善,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

  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新增龙泉八都、青田腊口和缙云新建等3个省级中心镇。基本完成首批100个中心村培育建设任务,完成433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32个整乡整镇整治任务,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2.57万户,整村搬迁179个村。莲都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137个村庄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名录。实现农村来料加工费10.02亿元,增长16.5%。农村电子商务销售10.46亿元,是上年的2.9倍。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保障更趋完善。新增城镇就业1.96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0.8万人,农民转移就业1.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新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21.39万人次,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社会保障卡实现全省医保“一卡通”。发放高龄老人一次性补贴907万元。7.27万名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施。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907套,新开工商品房196.67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统筹推进。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5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基本覆盖,市实验幼儿园基本竣工。完成中小学校安全工程三年建设改造任务,新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68所、现代化达标学校28所。高考第一批上线2163人,增长19%。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率达到81.7%,5家医院晋升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无偿献血连续五届十年蝉联全国先进市。市博物馆完成土建工程,市体育馆开工建设,松阳文化中心基本建成。成功举办丽水文化精品武汉展览会和第五届乡村文化艺术节,成功承办世界自由式轮滑锦标赛和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大型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表演金奖等11个奖项。成功创建全国书法创作培训基地。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深化平安丽水、法治丽水建设,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安全满意率达97.8%,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九年“三下降”。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保持“零发生”。积极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断裂风险。统计、档案、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计生、民族宗教、侨台外事、防灾减灾、援藏援疆、国防动员等工作扎实开展,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着力优化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九年居全省首位、全国领先,九县(市、区)全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云和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遂昌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新创国家级生态乡镇21个。遂昌湖山、龙泉宝溪入选浙江人心目中“最美生态乡镇”。丽水开发区杭丽热电项目开工建设,龙泉溪北等一批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关停和转产造纸、化工、电镀企业23家。

  “养生福地”建设加快推进。制定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政策,成立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累计启动65个总投资400亿元的养生(养老)项目。庆元百山祖、松阳箬寮原始林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欧陆风情园、九龙湿地公园等项目和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等8大旅游综合龙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省级特色旅游村11个、旅游特色经营点58家。全市旅游总收入205.84亿元,增长32%,增幅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

    (六)着力深化改革创新 

  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全面启动。编制实施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重点抓好“三大改革试点”。强力推进全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完成土地征收4.5万亩和试点区块场地平整1.89万亩。开展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和银行卡助农取款全覆盖,年末涉农贷款余额559.0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0.17亿元;引进辖外银行机构1家,新设村镇银行4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和16.6%,达到1475.23亿元和1117.86亿元。完成扶贫改革试验方案编制,成功创设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和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区。 

  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签订山海协作项目170个,到位资金108.3亿元,增长34%,遂昌、莲都、龙泉、松阳工业园被列为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主动对接长三角和接轨海西区,新启动与省外区域合作项目64个,合作金额30.2亿元。新增省级出口基地6个、省级出口品牌2个。全年实现出口19.76亿美元,增长8.9%。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实现企业境外投资1525万美元。 

  (七)着力创新政府管理 

  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市。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8件、政协提案412件,满意率均达99%以上。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成立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推进行政审批“四减少”改革,市本级削减审批事项581项,削减率47.8%。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创建省级示范中心98个。开展“万名干部进村入企大走访”和“千名干部结对千家规模企业送服务”活动,全市市场主体达到10.93万户,增长19.3%。高度重视“微博问政”,“丽水发布”荣膺全国优秀政务微博,市政府门户网站被评为全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 

  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以“阳光工程”、权力制衡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重点领域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开展规范与创新招投标工作试点。严控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三公”经费保持零增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克难求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丽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丽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丽水发展的广大侨胞、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外部经济环境趋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城市功能还不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财政刚性支出增加,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民生综合指数仍处于全省较后位置,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作风和廉政建设、效能建设还有待加强,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不佳、作风不够扎实、执行力不够到位,甚至存在有法不依、为政不廉等问题。同时,受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影响,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等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认真负责地对待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推卸、不护短,尽最大努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半”,分别达到1900亿元、90000元、59000元、21000元,努力与全省在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保持同步。 

  实现“四个翻一番半”的目标,要坚持“一三五”分步走。第一步,全力以赴做好2013年这一年的工作。第二步,在今后三年,不折不扣地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到2015年,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的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3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第三步,力争到2017年,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的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640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2000元和15500元左右,为到2020年实现“四个翻一番半”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全市上下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和体现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强化“以特色论输赢”的差异化发展理念、“以品质论高低”的精品理念、“以实干论英雄”的干事理念,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力争科学发展走在全国山区城市前列。 

  做好2013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两富”总目标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主基调和12大类主要指标,以“四个年活动”为主抓手,全力促经济、美生态、优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基础,迈出更加坚定步伐。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达到1000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达到56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达到2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42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达到24亿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9%,分别达到122亿元和7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0%以上,达到29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4%,达到100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均按省定目标要求安排。 

  围绕上述目标,2013年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综合改革,探索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径 

  高标准推进全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按照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保护生态的要求,切实规范管理,全面启用试点区块动态监管平台,创新林地征占用审批机制,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场地平整4.45万亩。做好试点中期评估,积极争取扩大试点规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开发复垦,加快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计划完成各类供地1万亩、土地开发1.8万亩。 

  全面开展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按照巩固、完善、创新、提高的要求,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力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年末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35亿元以上。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建设,深化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完善银政企合作交流平台,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提升金融保障发展的能力。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和15%,达到1600亿元和1300亿元,存贷比75%以上。 

  启动建设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深化扶贫开发政策研究,编制出台试验区总体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大体制创新。加大对景宁畲族自治县以及民族乡、民族村的扶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机制,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促进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更加注重扩大有效投资和招商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着眼于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后劲,狠抓一批对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20个,年度计划投资160亿元以上。完善项目推进考核、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四办”联合督查、专题协调交办和季度工作例会等五大机制,全力突破政策处理、项目审批等难点。高度重视项目前期研究,健全重大项目库建设,实行市县两级联网共享、动态管理。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类项目的谋划,切实储备一批有质量、有深度的前期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中央、省计划盘子。 

  以促进浙商回归撬动有效投资。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认真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政策,完善浙商创业创新服务中心运作机制,更多地吸引浙商、丽商、侨商回归。完成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8亿元。积极打造丽商总部经济、华侨总部经济、民族总部经济,开工建设丽水商会大厦。坚持招大引强、招新选优和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主动瞄准国内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千人计划”产业项目,重点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80亿元,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 

  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有效投资。强化工业有效投入,突出抓好100个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实现工业投资190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160亿元,均增长20%以上。全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创新公建项目代建制,实现民间投资360亿元以上。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大经营性土地出让和普通商品房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旅游房产、养生养老房产开发。确保完成房地产投资80亿元以上,新开工建设商品房15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2682套。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投资的带动作用,加大对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农业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的财政投入。 

  以扩大开放助推有效投资。加强外资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加大对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外资地区总部的引进力度。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加快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力争签约山海协作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00亿元。鼓励优势企业并购境外研发、制造和营销体系,实现对外投资1500万美元。注重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培育,重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加快无水港开港运营,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 

  (三)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创实体经济竞争优势 

  做优生态农业。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生态精品农业“六大行动计划”,走优质精品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个、粮食生产功能区5.6万亩,新增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50个、规模养殖场30家、休闲观光农业区(点)10个。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新培育年销售收入超30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6家、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2家。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组建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继续抓好丽水生态农林产品综合体等项目。 

  做强生态工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用地少、效益高、结构优、创新多、环境好、增长快”的要求,扎实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一心三片”产业布局,继续加快丽水开发区东扩三期和丽景民族工业园、台商创业园等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创新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建设开发模式,努力打造转型升级先行区。整合提升10大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推动园区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全市新增工业用地1.5万亩、出让用地9000亩。积极支持青田省级工业强县试点建设,启动培育20个“工业强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20%和13%以上,达到1840亿元和370亿元。积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和“机器换人”,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两大、两新、两优、两特”八大主导产业,加快10大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制定并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5~10亿元企业10家、10~50亿元企业5家。 

  做实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815”计划,加快11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和8个县域特色服务业功能区建设,突出培育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八大行业。建成丽水现代商贸中心和缙云、遂昌等物流中心,抓好庆元香菇市场迁建、丽水国际车城等一批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丽水家居生活广场、奥特莱斯和缙云壶镇特色机械装备城等项目前期。加大市区南城城市综合体、滨江现代商务区等项目推进力度,积极引进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争取启动市区丽新老竹城乡综合体项目建设。支持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 

  做活民营经济。切实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个转企”和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加大培育“小巨人”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个转企”500家。积极支持意尔康等9家重点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支持艾莱依等24家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提升丽商整体素质。全面落实“减负惠企”政策,完善企业应急转贷平台,进一步营造亲商、爱商、尊商、兴商的良好氛围。 

  (四)更加注重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抓好“四网”建设,强化发展基础支撑 

  建设综合交通网。云景和龙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抓好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龙浦高速公路龙泉段和24个国省道、重要县道项目实施,继续推进丽水机场、瓯江航运开发、衢宁铁路、金台铁路、龙丽温(泰)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积极谋划温武铁路和武松龙、遂江、庆寿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农村联网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 

  建设能源保障网。抓好金丽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及城市天然气利用、青田三溪口河床式水电站、丽水开发区杭丽热电等项目实施,推进浙北至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220千伏庆元松源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500千伏丽西输变电和景宁大均水电梯级开发、缙云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 

  建设水利设施网。全面推进独流入海瓯江治理、青田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市区好溪堰水系整治、南城四都生态防洪堤等项目实施。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3公里,农村河道整治170公里。加快推进缙云好溪水利枢纽、松阳黄南水库、遂昌清水源水库等项目前期。 

  建设高速信息网。健全“智慧丽水”基础网络,促进“三网”融合发展。加快“智慧政务”试点市项目建设,完成政务云平台主体搭建,实现“智慧丽水”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五)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加快“美丽丽水”建设,促进宜居宜业宜游 

  建设“美丽城市”。围绕“一江双城”总体框架和“北居、南工、中闲”功能定位,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展“最美城市”创建活动,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养生福地”。积极推进行政中心综合商务文化区、联城花街文教区、水东综合物流区和环南明湖区域综合开发。加快南城四都、富岭、七百秧等区块开发建设。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程,加快拉开联城、旧机场、花街和南城路网框架,抓好丽阳街至西入口、富岭出口至紫金路“两路”改造提升,新增停车位3000个。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拓展完善城乡一体化公交、城市公共自行车和慢行系统,新建城市绿道10公里。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三改一拆”工程,基本完成大洋路等3个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深化“六城联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现基本达标,做好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区共建”的体制机制,促进市区一体化发展。 

  打造“美丽县城”。坚持“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品质论高低”的精品理念,开展“最美县城”创建活动,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小县大城”和“小县名城”。支持龙泉发挥“山水古城、剑瓷名城”优势,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支持青田建设富有“山水家园、欧陆风情”特色的最美侨乡;支持缙云接轨浙中城市群和永武缙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山水休闲名城;支持云和强化“小县大城”集聚功能,建设个性鲜明的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支持庆元发挥浙闽合作区位优势,建设接轨海西的桥头堡和生态山水城市;支持遂昌提升城市功能,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支持松阳加快松古盆地核心区建设,打造新型田园生态城市;支持景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资源优势,建设“神奇畲乡、秀美山水、休闲胜地”。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4%以上,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6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00万平方米。 

  培育“美丽乡镇”。坚持把中心镇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节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开展“最美乡镇”创建活动,抓好22个省市级中心镇,支持壶镇、温溪、碧湖小城市培育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特色乡镇、风情小镇和魅力名镇。加快中心镇规划修编,加强以“四网二厂一园”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心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旅游景区。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基本完成“撤小乡并大镇”工作,促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 

  创建“美丽乡村”。立足“民富、村美、风正”的要求,开展“最美乡村”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四边三化”行动,启动第二批100个中心村培育建设,完成207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新创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启动培育历史文化村落精品村9个、特色村20个。深入实施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启动创建20家农家乐综合体,完成农民异地转移2万人,实现农村来料加工费11亿元。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培育工程,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13亿元。 

  (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加快“养生福地”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优化生态环境。深化“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力争创成首批省级生态市和遂昌、庆元、缙云3个国家级生态县,2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建立健全环境安全信息化体系,推进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专项行动。建成市污泥无害化处置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建设市区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严格落实区域用能总量和用能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实施10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生态公益林、景观林、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重视水土流失防治与矿山生态治理,加强江河源头、湿地资源体系和饮用水源保护,让丽水“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发展养生经济。围绕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加快构建以生态休闲旅游业等八大产业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和“五养”特色养生品牌体系。重点抓好10个养生(养老)基地和首批27个养生乡村建设,加快实施养生产业“五个一批”项目,建成欧陆风情园、石牛温泉酒店等一批养生项目并投入运行。举办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完成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指数标准研究。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公办养老机构5所,争创全国首个地市级“中国长寿之乡”。健全PM2.5和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定期公布养生环境质量指数。 

  提升生态旅游。重点推进8大旅游综合龙头项目建设,加快缙云仙都、青田石门洞和遂昌金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一批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注重整合、提升瓯江沿线和千峡湖沿线重点旅游项目,深化千峡湖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前期。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努力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品牌。积极拓宽旅游项目投融资渠道,探索创新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开拓、跨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和运作模式。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大通景公路、高星级宾馆和特色旅游饭店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实现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增长25%以上。 

  (七)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发展创新型经济 

  引进创新资源。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绿谷精英和创业创新团队引领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科研攻关团队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力度。依托国家和省“千人计划”,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推进国家大院名校丽水产业科技服务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鼓励和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实施教师、医师、技师“三师培育计划”。 

  创建创新平台。完善生态科技新城规划,申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制定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推进省市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建设。围绕打造信息产业核心平台,加快绿谷信息产业园、物联网创业园建设,重点引进高水平、高知名度的信息化开发服务企业。围绕集聚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业园项目建设。加快丽水食用菌、龙泉汽配、缙云带锯床、浙西南中药等省级区域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3家。坚持质量强市,实施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力争专利授权量3000件;新增注册商标2000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市级著名商标35件,争创省市级名牌70个;新增省市级标准化项目20个,参与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项。 

  发展新兴产业。认真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品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莲都碧湖产业区块、台商生物医药园等新兴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生物质能发电、天然气发电、航天专用汽车、超高压电缆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实现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 

  (八)更加注重文化强市,繁荣发展“瓯江文化”,着力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深化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更加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加快“信用丽水”建设,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 

  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实施“1%公共文化计划”,加快市博物馆、图书馆和县级“三馆一站一室一屋”建设。广泛开展“天天乐”文体广场、乡村文化艺术节、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惠民。进一步总结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办好丽水摄影节暨第十五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加快市区刘祠堂背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重点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争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支持龙泉、松阳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完善配套政策,重点发展文化艺术等六大文化产业,突出抓好万象山文化创意园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文化企业。推进3D快速制造成型技术在青瓷和石雕产业的应用,助推培育2个百亿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参与文化建设。 

  (九)更加注重社会事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55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加快民办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改造建设,新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所。深入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发展。加快丽水二中扩建和丽水五中项目建设。抓好国家和省各项教育改革试点,继续实施教育管理创新和绿谷名师培养工程,加快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支持高校提升办学水平,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增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适时启动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经费保障、竞争性用人、绩效考核等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市二院迁建主体工程,市中心医院综合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加快6个县级医院和26个乡镇卫生服务机构改扩建项目建设。抓好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防控。重视中医药和畲药传承发展。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市体育馆建设,认真办好中国·丽水国际轮滑公开赛、国际跳棋公开赛和第三届市运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强统计、档案、编制、气象、方志、驻外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机关事务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慈善、红十字事业,市儿童福利院、处州福利中心投入运行,启动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 

  (十)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创业就业富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异地转移农民的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4000人,帮助60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惠民。加快实施“五保合一”大社保体系和社保基金“三位一体”新机制,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深化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完善低保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费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50%以上。 

  创新社会管理安民。深化平安创建系列活动,推进平安丽水建设。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96345”市民服务中心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撤小村并大村”和“撤村建居”工作。倡导志愿者服务,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推进行政调解试点市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网络社会等特殊领域管理和服务,加强民间融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援疆援藏对口帮扶工作。支持驻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三、大兴干事文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入开展“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转作风,重实干,大兴干事文化,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责任意识,依法行政。推进行政问责,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事承诺制,优化政务环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理政。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科学的思维、更加有效的办法,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政府科学执行力。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完善和落实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围绕“打造阳光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持续推动“网络问政”,进一步发挥“丽水发布”在信息公开、为民办实事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作为意识,实干兴政。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进一步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深入开展“比学赶创”活动,坚持每月通报主要指标排序,每季度开会点评,努力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创优创先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效率意识,高效勤政。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实行重大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制为突破口,深化行政审批“四减少”改革,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努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之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千名干部结对千家规模企业送服务”活动,各级领导带头联系、帮扶企业,打造丽水优良政务品牌。推动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加强乡镇(街道)基层建设。 

  (五)强化自律意识,廉洁从政。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性资金全覆盖审计,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规范重点工程项目预决算和招标管理。严格落实省委“六条禁令”,推进增收节支和预算决算公开工作,减少“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连着公平、连着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力办好民生大事实事。今年全市十件大事为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交通网络建设、城乡安居建设、旅游养生养老、生态环保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水利网络建设、金融要素保障、能源网络建设等十方面工程。市区十件实事为城市畅通、扶贫济困、医疗服务、养老保障、教育共享、市容改善、文化惠民、小区改造、食品安全、平安建设等十方面项目。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要求高、压力大、困难多、任务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秀山丽水自图强”,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明开放,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勤勉工作,为加快丽水“绿色崛起、科学跨越”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更多关于 丽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更多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