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_连心网

首页 >  工作报告 >  市级工作报告 > 正文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4日在芜湖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芜湖市市长 潘朝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2013年,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总要求,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381.7亿元,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亿元,增长14%;进出口总额54.3亿美元,增长19.1%;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78元,分别增长10%和14.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江北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江北新区建设指挥部,强力推进跨江发展。编制了江北新区概念规划和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11座过江通道建设纳入国家规划。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合福铁路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桥接线、北沿江高速、江北和谐大道、无六路改造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合福铁路、合裕线航道整治等工程加快推进,商合杭铁路获批立项。裕溪口水道上段公用航道开通。江北水厂、裕溪口天然气输配站建成运行。江北产业集中区成为省直接调度开发区的“排头兵”,50多公里路网、公用码头一期基本建成,起步区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开工建设各类项目47个,总投资规模303亿元。江北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海创新型节能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宝能组团、江北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区、双钱轮胎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无为经济开发区扩区新设城东园区获批。二坝、汤沟镇划入市区,鸠江区级机关移至江北办公。市级投入和融资担保16亿元,支持无为县、鸠江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建设。从2014年起,皖B牌号7座以下小客车及公交车芜湖长江大桥通行费实行财政全额补贴。

    (二)促进经济健康较快增长。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出台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42条意见,实行“一企一组一策”,兑付奖补资金49.8亿元,落实减免税58亿元。取消、降低涉企收费60项,减轻负担3.6亿元。对困难企业减缴、缓缴社会保险费6.7亿元,发放稳岗和促进就业补贴1.2亿元。实行市级重大项目十天一调度、县区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东旭高端显示器件装备、格力商用空调、大陆电子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兴铸管大型铸锻件、双汇食品、雅图视频、三花空调元器件、盾安制冷设备等项目竣工投产。充实了县区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开展了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服务活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信义光能、海螺创业2家企业上市,宇业集团“借壳”上市。全市完成直接融资223亿元。

    (三)推动产业扩张升级。坚持首位产业首位支持、支柱产业加速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00亿元,增长14%。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3475亿元,增长15%。机器人、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190亿元,增长23%。奇瑞建立了新的研发体系和品牌体系,艾瑞泽7、瑞虎5、观致3和迪凯挖掘机等新产品陆续上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铸锻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型平板显示、文化科技、新材料、凯翼汽车、海创总部基地、新能源等产业园建设正在推进。编制了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芜湖金融服务中心、伟星时代金融中心建成。各类股权投资企业认缴资金207亿元。社会融资总量4100亿元,较年初增加600亿元。南翔万商国际物流园初具规模。港口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了首个省级广告产业园区。服务外包执行金额3.3亿美元,增长52%。新华联、利海等文化旅游项目开工。希尔顿、悦圆方、天泰等酒店开业。新增旅行社4家。方特主题公园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全市接待游客2340万人次,增长15%。成功举办了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国(芜湖)电线电缆博览会、全国首个大学生专业电商创业大赛。淘宝网全省首家地市级馆“特色中国·芜湖馆”运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50亩以上规模化土地流转面积达107万亩。新增开城、平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5家,实现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450亿元。

    (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汇聚创新要素、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高科技创业活动为重点,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出台了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规定、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等配套政策。筹资2亿元,设立了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市级安排自主创新配套资金8.5亿元。出台了建设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和“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新引进高端人才1860人,培育创新创业团队30个,引进国外人才项目17个。新入选“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186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8个,其中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安得物流技术中心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挂牌。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检中心、省级机械通用零部件产品质检中心、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创业园、江北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基本建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分别占全省的11%和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量5300件,专利授权量9000件,分别占全省的18%、2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7件。有效注册商标突破1万件。我市第六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繁昌和无为、芜湖县分别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试点县。

    (五)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开展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围。出台了市级预算管理办法。准金融机构监管征信子系统中心平台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实施了模拟征迁试点,调整了土地和房屋征收安置办法,鼓励货币化补偿和现房安置,切实维护被征迁人合法权益。出台了市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组建了皖江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搭建城镇化建设融资平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县16家公立医院继续实施药品“零加成”销售,并在全国率先扩大到高值医用耗材,直接让利1.1亿元;推进了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全科医生团队,新增2家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出台了规范社会组织管理的意见。国家级社区服务规范化体系建设试点启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我市列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新一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卫生、地理、城市污水管理等信息资源实行整合共享。制定了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措施,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2.1万亩,盘活工业用地7041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75万平方米。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55条意见,新登记企业5247户、个体工商户1.6万户,市场主体突破14万户。

    (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打造沿江开放高地,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了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和奖励办法,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借会招商、项目招商。实际利用内资2276亿元、外资16.2亿美元,新增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芜投资。中欧生物科技产业园、信义电子材料科技产业园、三花节能环保产业园、奈伦城市综合体、健坤国际城等重大项目签约。新增12家企业赴境外投资。长江大桥开发区调整区位、新芜经济开发区和南陵工业园区扩区获批。编制了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凤鸣湖路等城市道路与马鞍山市实现互通,两市银行本票实现互兑。我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累计落户项目47个。三山港区设立了海关临时监管区,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工程建设加快,芜湖港成为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芜湖口岸成为全国运行管理先进口岸。

     (七)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批。编制了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线网、市域给水工程、商业网点等一批专项规划方案和规划建筑设计导则。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宣段(商合杭铁路共线段)、芜湖火车站改扩建、弋江路快速化改造、弋江桥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宁安城际铁路、铜南宣高速、芜申运河等工程加快推进。弋江路北延线立交、峨山路东延立交、205国道改造示范、206省道改建、中江大道南延、中山北路改造、沧津桥等工程基本建成。赤铸山路下穿工程、利民路东延段、长江南路通车。调增国省道461公里,实现了县县有国道。雕塑公园三期建成开放,汀棠、大阳垾、芦花荡、莲花湖等公园加快建设,新增绿地45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30公里;完成森林增长工程17.7万亩,建成森林长廊91公里。完成了2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7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解决了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我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编制了中心村规划导则。整合美好乡村资金4.8亿元,27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基本完成。8880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工。实施了节能减排项目103个。淘汰水泥落后产能24万吨,关闭矿山23家。4个污水处理厂竣工,完成35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信义光伏发电项目竣工,严桥风电场开工建设。开展了空气质量新标准自动监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实现零增长,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2.3%和4.5%。建立了数字化城管视频监控系统,完善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我市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居全省创建城市第一。

    (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实施40项民生工程,完成工程投资80亿元。超额完成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71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小学教学点改造。三山中学新校区开工,工业学校、无为一中新校区等工程投入使用。启动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探索“名校+新校”的办学模式,安师大附外城东分校顺利开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新芜校区开工建设。安徽电子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实施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在线课堂”取得良好成效。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开展“科技创业年”活动,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亿元,居全省首位。出台了21条优惠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7万人,培养高级工4800人、技师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总数达219万人次,增长3.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3万人,48万人享受养老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28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费用“一站式”结算办法,大病患者报销比例提升6个百分点。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低保金5亿元,保障低保对象15.5万人。支出供养资金5470万元,保障五保供养对象1.4万人。建成7所敬老院和3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向1.3万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救助资金2400万元。住房公积金政策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保障房2.5万套,改造棚户区1.3万户。市博物馆、规划馆基本建成。天主堂等5个单位新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一期项目完成。无为县、南陵县图书馆新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启动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三次经济普查。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兵役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文学艺术、气象、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科普、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六五”普法持续推进,“律师进社区”实现全覆盖。开展开门大接访、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现网上公示制度全覆盖。安全生产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建立了金融、房地产及企业经营风险应对处置机制,基层维稳应急处置的“南陵经验”在全省推广,社会治安稳定向好。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出台了市政府工作规则,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决策执行,健全监督制度。制定了公务员行为规范实施细则,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取消、调整232项。实施了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完善了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提高网上受理率和办事效率。推进国家级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3个试点单位均通过中期评估。建立了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政府采购实现网上全流程操作。加强了政府负债管理,严控行政支出,严禁盲目铺摊子,压减过于超前的基建投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启动了应急场所建设。制定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开政务信息8万条。办理人大议案2件、建议203件和政协提案351件。办理回复网民咨询和市长信箱留言1.2万条。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转变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深入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民主评议科长、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政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对腐败分子坚决处理。

    一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对推动芜湖发展的体会更加深刻:第一,坚持产业强市不放松。产业是立市之本、发展之基。必须把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围绕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等领域招大引强、招高引新,以大项目、大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坚持提升城市品质不停顿。城市是产业发展和要素集聚的载体。只有高品质的城市,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培育高水平的产业。必须树立城乡一体、组团发展、资源整合的理念,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教育、医疗、文化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提升城市能级。第三,坚持改革创新不畏难。创新是城市之魂,改革是不竭动力。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和自满心态,最大力度弘扬创新文化,最大范围释放改革红利,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成果转化为赢得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强大动力。第四,坚持改善民生不止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实施好民生工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发展好经济,更要保护好环境,才能保持城市持久活力和竞争力。必须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业绩。第六,坚持真抓实干不懈怠。实干兴市,空谈误事。推动科学发展,靠的是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干部能干事、敢担当、善落实。实现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件一件抓落实,不容推诿扯皮,不容丝毫懈怠。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芜湖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职权、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力进取、各界人士同心同德、广大干部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芜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芜湖的投资者、建设者,向关心支持芜湖发展的上级部门、驻芜单位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主要是:全市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外向度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够优,服务业发展不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市对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集聚能力还不够强,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亟待提升;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各项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政府效能有待提升,为民服务需要改进。受宏观环境、市场需求等多重影响,去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尽管高于全国、领先全省,但未能实现更好预期。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二、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芜湖区位、产业、政策、生态等方面优势突出,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改革动向,积极抢抓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重大机遇,着眼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超前谋划创新之举、应对之策,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产业升级制高点,集聚发展新能量,打造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芜湖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提高发展质量与扩张经济总量并举,更加注重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勇当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发展的“领跑者”。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5%,居民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跨江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深化江北新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城市形象设计。完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排水防涝、公交、内河岸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开展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工作。认真落实规划建筑设计导则,出台市政、园林设计和施工导则。按照主城区定位规划建设江北新区、三山区,启动无为撤县设市工作,按照中等城市标准推进南陵建设,加快芜湖县、繁昌县融入市区。

    全面拉开江北建设框架。统筹开发江北新区,按照芜马城市组群中心区的标准加快建设沈巷片区,启动二坝、汤沟片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增加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加快合福铁路、长江公路二桥等工程进度。构建江北骨干交通网,开工建设庐铜铁路、江北大道、江北纬八路、通江大道北延线及互通立交等工程,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速公路、和谐大道。推进宝能组团等重点开发地块建设。在项目、融资、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无为经济开发区城东园区、高沟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

    优化提升江南城区建设。实行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房屋征收、商品房供给有效联动。结合改造176万平方米棚户区,推进老城区有序更新,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启动建设神山口商圈,打造若干特色街区。完善城东新区商贸、教育、卫生等配套功能。推进生态城区建设,提升城市道路和街头绿化水平,建成神山公园、汀棠公园综合改造一期,新增绿地面积400万平方米,新造林19.5万亩。实施城市出入口综合整治。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出租车运力。推进市区高层住宅供水一体化,启动备用水源建设,整治地下管网。

    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完善立体交通网,力争芜宣机场早日开工,加快宁安城际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申运河等工程进度,完成火车站东站房改扩建、宁安城际铁路弋江站工程,加快国省道一级公路改造。优化老城区交通,开工建设中江桥改建、城南客运枢纽、黄山中路拓宽、钱桥立交等工程,完成弋江路北延线一期、九华路北延、仓津路、弋江桥改建、荆山桥改建工程,建成9座行人过街通道,建设一批社会公共停车场。开工建设裕溪河治理工程,加快青弋江分洪道、无为县万亩圩口达标、荆方排涝站、澛港闸(桥)等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安全度汛。科学有序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制定城市夜景亮化总体规划及管理办法,规范优化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摊点管理,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创新渣土车管理方式。推广建筑节能,倡导绿色建筑。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行动,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完善城市管理考核办法,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大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成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市政、园林等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招标采购制度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提高科学性、公平性,有效堵塞漏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研究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制度,落实好市管县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专项支出,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清理、优化财政扶持发展的各项政策;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围改革;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制定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办法,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督管理,规范举债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负债;各级财政建立偿债准备金,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债务问责。深化金融改革,支持大江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的申报设立;推动股权融资和发债工作,鼓励企业加快改制和境内外上市步伐,扩大“新三板”上市规模;构建市级平台牵头、覆盖县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投资、担保体系;筹建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保险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政府资产证券化,盘活资产;扩大联合征信系统覆盖面,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防范金融风险。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做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工作,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争取开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土地使用税征管工作,坚决纠正工业、住宅用地改变规划用途行为。探索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城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高中阶段学校结构性调整,探索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产教合作,组建职教集团;支持在芜高校与国外大学、知名企业合作办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完善医疗服务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机制;推进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引进高端医疗资源;完善基层医疗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广全科医生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围绕首位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强化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做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大力引进和培育外向型企业,支持现有开发区扩区升级。提升出口加工区,申报综合保税区,谋划自由贸易区,健全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建成雨耕山公用型保税仓库,抓好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加快三山港区建设步伐,争取芜湖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打造皖江航运枢纽。支持奇瑞、海螺等企业“走出去”,鼓励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推进芜湖港与上海港战略合作,把芜湖港建设成为上海港的主要喂给港;完善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机制,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活动;加快芜马同城化,推动芜亳合作共建。

    (三)以产业和项目为根本,奋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落实好稳增长措施,坚决兑现降税减负和奖补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领域,鼓励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建立基于信息化、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呼叫中心,实现服务企业机制化、常态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全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高端的重大项目,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扩张升级。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落实奖惩化,加大项目落实和推进力度。开工建设海创总部基地、钻石飞机及配套装备制造、科创生命健康产业城、古城一期等项目。加快埃夫特万台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国非物质文化博览园、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星隆国际城、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等项目。做好无为新材料产业园前期工作。推动繁昌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落地。

    集聚发展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坚定不移把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首位产业重点突破,支持奇瑞、海螺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进企业重组和产业链重塑,增强龙头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实施重大经济增长点培育工程,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金,撬动500亿元项目投资,积极培育千亿元产业集群。明确各县区、开发区首位产业,建设产业关联度高、配套性强的产业集聚区。抓好机器人、新型显示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机器人产业。深入实施“千百亿”企业培育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6122”工程。

    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制定培育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的政策措施。支持镜湖区争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推进公铁水联运,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支持三只松鼠等电商核心企业发展,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智慧芜湖”建设,启动政务云计算中心、“天网工程”等项目,完善人口、法人、房产等基础数据库,加快“一户一企一网页”建设。围绕欢乐城市目标,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办好第六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完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现代林业发展规划修编。加快建设无为羽毛羽绒、繁昌食品、南陵食品3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推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引导优质工商资本投向现代农业,加快信义光伏发电与生态农业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地方种质资源保护,打造大米、江蟹等农产品品牌,办好芜湖农博会。支持奇瑞重工做大做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农业装备产业集群。

    (四)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

    大规模集聚创新资源。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更加突出招才引智,用活人才特区政策,实施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服务提升工程,面向全球导入优秀人才、创新团队。优化创新平台,推进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推动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各类人才广泛集聚、人才资源效益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鼓励发明创造,提高专利质量和专利成果转化率。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8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300家“智慧企业”。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有效的孵化机制和管理体制。深化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完善科技融资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拓宽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节能预警监测,控制能源消费。实施严桥风电等项目。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导水泥、电线电缆、汽车零部件、矿山等行业实施并购重组,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实现“一张图”管理。健全用地指标与项目质量挂钩机制,开展县区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耗地率、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争取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试点,争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推动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支持繁昌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开工建设城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建立重点减排项目和重要行业产量月调度、季督查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实现水源保护全覆盖。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实施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工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计划投入83.5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推进就业援助,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优质岗位,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完善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平台,加快形成创业带动就业良性机制。鼓励和引导青年、妇女创业就业。扶持科技创业实体,活跃高科技创业氛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广大群众以稳定、可靠的民生保障预期。研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完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行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标准提高10%。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基层救助能力建设,提升自然灾害救助水平。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引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护理院。

    打造教育名城和皖江医疗中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公正。通过名校办分校、委托式办学等方式,办好新建学校。开工建设宝能国际双语学校。依托在芜高校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保障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启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工作。完成市一院新区儿童医学中心、皖南康复医院病房大楼项目,开工建设宝能、和天等民营医院,建设专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集聚区。保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8%以上。加快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放市博物馆、规划馆,争创国家级档案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办好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深化供销社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六五”普法、“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法律援助活动。建成气象科普中心,启动交通气象、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发展档案、地方志、人防、防灾减灾等事业。完成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支持驻芜部队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做好第九届村委会换届工作。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做实做强社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服务、管理能力。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政社分开,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高标准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稳定价格总水平。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行网上受理信访等制度,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健全道路交通等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社会治理,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落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行政能力。严格执行市政府工作规则,依法用权履职。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创建一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完善政务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及时主动公开涉及公众利益的信息。

    (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创新政府。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简政放权,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探索实行政府及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减少对微观经济干预。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合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咨询机制。规范政府合同管理,严格履约监管。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三)坚持高效便捷,建设服务政府。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理念,带头践行开放、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落实公务员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健全“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在政府部门、服务窗口、基层站所推行“亲切服务”,寓管理于服务、帮扶之中。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打造更好发展环境,提供更优公共服务。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坚决整治“庸懒散”,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积极性。发挥市民心声网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政民互动,办理并及时回复群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继续开展民主评议百名科长、万人千企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创新政府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开发网上考评系统。

    (四)强化制度约束,建设廉洁政府。加强对转变工作作风相关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廉政责任制。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做到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停建,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5%。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大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各位代表!芜湖发展正处于蓄势突破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登高望远,精谋良策,更要扑下身子,苦干实干。让我们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谱写好中国梦的芜湖篇章,在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更多关于 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更多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