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_连心网

首页 >  工作报告 >  县级工作报告 > 正文
章丘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14日在章丘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章丘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天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宏观形势最为复杂、经济发展特别困难的一年。一年来,新一届政府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648.2亿元,增长1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86亿元,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4.3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2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7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元,增长15%。位列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33位。

    (一)全力以赴推动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以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完成现代农业30万亩示范区、10万亩产业带、3000亩示范园框架性规划。累计投资6.9亿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等33个基础建设项目,新增各类农机具3100套,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完善四级农技推广网络,推广大葱航天育种等科研项目30个。组织百家媒体走基地、放心农产品标识发布、名优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与上海菜管家、北京全聚德实施战略合作,实现名优农产品“南下北上进省城”。完成水管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增专业合作组织50家、济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建成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中心、10处重点基地检测室,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构建起“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实施“122”工程、规模企业分档爬坡和小微企业进规模工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67家,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150亿元、利税107.6亿元、利润63亿元、增加值302亿元,分别增长17.5%、19.0%、14.5%和15.5%。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15家,过10亿元企业8家。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银鹭扩产、重汽轻卡等165个新建和技改项目,实现工业投入134.1亿元。组建铸锻、食品、汽配行业协会,章丘经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加强“一区四园”建设,明水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搭建了全市发展的更高平台。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大舜医药、载信物流、康桥物流等建成营运。民生、莱商、青岛三家银行相继开业,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5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68亿元和231亿元,比年初增加55.5亿元和40.6亿元。完成商品房开发81.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朱家峪景区,洛庄汉王陵遗址公园建成开园,龙山文化博物馆实施改建,启动东平陵城遗址保护规划修编,文化遗址保护开发迈出新步伐。举办旅游推介暨招商洽谈会、国民休闲汇等节事活动,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2亿元,我市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深化政产学研联合,实施伊莱特重工与山东大学等合作项目30个,新建省和济南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完成新产品开发30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博科生物、中森机械被评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强化品牌战略,“司邦得”药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著名商标11件。圣泉集团荣获济南市市长质量奖,华凌电缆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实施华电3号机组低氮燃烧改造、淘汰3米以下水泥磨机等62个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年节约标准煤34万吨。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新建户用沼气池2800个,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太阳能光伏利用村18个。实施土地整理、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6856亩,腾出和盘活建设用地2100亩。招商选资成效明显。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产业招商,组织深圳、上海等招商推介会,柳工机械、华云机电等46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其中过亿元项目43个,到位资金171.5亿元。积极对接上级政策,争取各级扶持资金8亿元。完成外贸出口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

    (三)强化市域一体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城市空间有效拓展。按照“一河两城”发展布局,完成黄旗山、绣源河等片区控制性详规,实施主城区城市设计和中心商贸区等城市综合体规划,实现城区控规全覆盖。投资14亿元的绣源河一期工程全面竣工,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水系夜景成为章丘新亮点。利用两个月时间,圆满完成绣源河片区5个村庄整体搬迁,34.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投资6亿元的“五馆合一”文博中心全面启动。双山大街景观河道、埠矿电厂高温循环水供热、桃花山公园和体育场改造等工程顺利实施。镇村建设步伐加快。刁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建成刁镇漯河湿地公园、文祖九龙湾景观河道等精品工程。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0个,新建农民公寓楼107栋、3743户,社区建设经验被新华社誉为“章丘样本”,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先进市。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新建改建村级公路290公里。潘王路、普雪路等完成改造。实施农村电网改建,完成110千伏百官线、章李线等建设迁移。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创新“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实施村级公益项目388个,总投资1.23亿元,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市。城乡环境明显提升。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组织开展“绿丝带”行动,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烧烤、占道经营、“五小”行业等得到有效规范,6处垃圾转运站、15座城市公厕建成使用,顺利通过省级“三灭一控”复核验收。依法实施采石场、锯石场整治。开展荒山造林、绿色通道、城市绿荫等行动,完成造林7.1万亩,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完成52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114个项目列入全省小清河流域生态治理重点项目,白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通过评审,绣源河景区、龙山湖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生态镇创建通过检查验收。

    (四)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福祉不断提高

    以“十件惠民工程”为载体,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夯实民生事业基础,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市。首批1012套公租房完成主体,第二期120套廉租房实现竣工,廉租住房补贴标准提高10%。新增城镇就业562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2万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推进慈善、红十字会等社会救助,发放各类救助金5000多万元。新建扩建道通实验学校、章丘二中、清照小学和30处镇街幼儿园,校舍安全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推进,新增校舍面积24万平方米。加强学校联盟建设,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扩招1500人,中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创建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扩大新农合报销范围,28家定点医院实现即时结报,累计报销金额2.2亿元。630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人均药费支出下降75%。镇街卫生院落实药品零差价,群众减少支出5609万元,“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全面推开。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中医院。公共卫生服务“大篷车”和“双包制”经验在全省推广。顺利通过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市验收。实施“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新建农村文化大院62处、农家书屋40处、社区文化中心6处。百脉剧场、庄户剧团展演等文化演出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章丘广播电台恢复播出,《章丘晨报》创刊发行。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争创为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6‰。重视人民武装,深化双拥共建,提高优抚标准,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完成250个济南市文明生态村建设,被评为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市。气象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启动城市社区建设试点,城市基层管理实现新突破。狠抓矛盾排查和问题解决,流动信访大厅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成功举办济南水库防汛和森林防火演练。建成视频监控治安卡口93个,790个村(社区)安装监控2700余个,治安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强化基层基础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强化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按照发展实体经济、城乡建设管理、优化发展环境、社会管理创新四项重点,分线推进,强力落实,行政效能明显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45件,办结率100%,答复满意率97%。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畅通政民互通渠道,市民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58756件,办结率100%。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开通阳光政务热线,落实涉企检查收费“宁静日”、行政效能投诉和问责等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集中会审、并联审批,市级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严格政府性资金监管,实行重点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全年进场项目249项,节约支出3.3亿元。法制建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物价、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勇于担当,奋力攻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市人民的信任拥护。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章丘驻军和各界人士,向关心章丘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市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综合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力度亟需加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与群众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改善民生力度仍需加大;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廉政建设、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部署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为我市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充满变数、错综复杂,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中央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市经过撤县设市二十年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一河两城”框架全面拉开,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为今后发展构筑了新优势,集聚了新动力。只要我们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适应宏观政策的调整,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实现新发展,取得新胜利!

    2013年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安排部署,以建设“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市域次中心”为目标,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主攻项目、务实落实、全面提升的要求,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在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政府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构建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优现代农业。以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按照“一园三区三带”发展格局,实施“规划提升年、科技推广年、品牌创新年”活动,推动现代农业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按照“国内一流、独具特色”的要求,加快3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引领农业高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推动全聚德大葱直供基地、鲍家芹菜、乐虎土猪、汇友核桃等20个园区提档升级,实施大葱品质提升、薄壳核桃品种改良等12项科研推广项目,构建层次鲜明、品种丰富、优质安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体系。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等一批农田基建项目。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投入品管理,完善质量检测和安全追溯体系,建成镇街、园区农残检测室30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0个。重点培育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土地流转、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新机制,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设农业综合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加强放心农产品标识管理,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完善配送和直营网络,畅通高端市场渠道,构建更加高效的营销体系,全面提高章丘农产品竞争力和高端市场占有率。

    做强新型工业。以建设济南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以“管理质量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企业梯次培育、主导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四大行动,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现代工业迅速做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2%、13%、12%、12%。实施“千企百强”发展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增资扩股、重组联合,培育一批五十亿、过百亿企业方阵。选取100家小微企业,加大金融对接、技术支持力度,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家。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年内新注册工业企业150家,形成有龙头、上规模、大群体的企业发展梯队。加快四大主导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挂靠联合,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扶强扶优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塔机、风机、铸锻、炊事机械等特色企业集群。加强科技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50个重点合作和研发专项,完成新产品开发320项,争创济南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8家。支持昊月树脂、伊莱特、纳诺机械等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设立市长质量奖,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健全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体系,年内新增著名商标、济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各10件。突出新兴产业发展。对接各级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建设章丘新兴产业园、济南高端装备产业园,加快科兴生物红细胞生长素、泰星无卤阻燃剂等高新项目建设,重点培育扶持华凌电缆、民基电力等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

    做大现代服务业。落实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推进深圳越海全球物流、意大利维龙物流等项目建设,鼓励金融保险、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等业态成长,加快形成与制造业规模配套、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以城市重点片区为载体,合理规划布局,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引进建设大型商贸综合体,加快砂之船(济南)艺术商业广场、大润发等项目建设,打造济南周边重要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强调控引导,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强化绣源河、百脉泉等景区宣传推介,开展泉水节事活动,放大泉水特色。加快七星谷农林文化产业园、白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等建设,培育旅游新亮点。以实施济南市文化产业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挖掘龙山文化、清照文化等丰富内涵,探索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化管理开发新模式,加快朱家峪、龙山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提升,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完善载体平台,突出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以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阵地,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承载能力,破解要素制约,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做大做强发展平台。举全市之力加快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高起点抓好园区规划,系统布局“一区四园”,全面增强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主项目区以高新产业、行业龙头、总部基地和高新科技企业孵化为重点,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园、创业中心等,发展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打造新兴、先进产业集群;化工工业园坚持环保、绿色为先,优化结构,完善升级,着力创新,打造集中度高、比较优势强的循环经济园区;空港产业园围绕航空服务、配套维修、现代物流等临港经济,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航空产业集群;城东、赭山工业园重点提升层次,优化结构,加快转型,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加快提升园区基础配套,适时启动综合服务区建设,完善生活性、生产性功能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实施开发区管理创新,建立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灵活的用人机制、科学的建设投融资机制,增强园区发展活力,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一年开好局、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主抓手,突出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方向,坚持三产并举,内外资并重,积极引进主导产业关联配套、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大项目。进一步整合招商力量,实行专业化、社会化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全年到位资金2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总值分别增长12%、10%。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包挂、绿色通道、考核督办等机制,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00个,促进福生矿安救生舱、圣泉30万吨秸秆生化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加快济南一机床、上海三爱富、大化40万吨尿素等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入163亿元。积极对接上级政策,精心筛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最大限度列入上级计划。

    全力保障要素支撑。鼓励银行加快业务品种创新和推广,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设过桥资金、“助保贷”等业务,确保信贷投放总量和中小企业贷款明显提高。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支持企业发行集合票据,采取质押股权动产等新模式,有效破解融资难题。积极探索城区改造土地熟化新途径,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建立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平台,加快黄河镇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依法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实施500千伏龙山变等7项电力增容工程,保障全市用电需求。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3211引才引智计划”,积极引进高端型、领军型人才。充分发挥高教基地智力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高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与山农大等高校院所实施全面合作,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开展骨干企业30强和成长型企业30优评选,成立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培养造就一批眼界宽、素质高、创业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推动全市发展由项目带动向人才和项目双轮驱动转变。

    三、坚持城乡统筹,增强承载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按照“新城拓展开发、老城改造提升、城镇错位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强力推进,构建布局科学、梯次分明、生态和谐、宜业宜居的城镇发展体系。

    突出空间拓展,提升城区品质。按照“一河两城”发展框架,编制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城区各专项规划,深化经十东路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整合国土、环保、地质、产业等规划,实施“四图合一”,增强规划科学性和指导性。坚持整体规划、组团推进,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绣源河片区积极争创国家4A级景区,加快引进建设高端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体,打造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河新城;城北综合体实施绣江河生态修复开发,打造田园秀美、泉河汇集的城市发展带、旅游休闲带、滨水宜居带;中心商贸区凸显泉水文化,突出高端商业集聚,打造标志性商贸综合体;双山大街沿线提升城市设计品位、功能定位,腾笼换业,优化资源,纵深辐射,打造“章丘金廊”。加快文博中心、新客运站建设,实施垃圾焚烧发电厂、城东热源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新建改造北外环中段、南外环、明埠路南延等骨干道路,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调整增加公交线路和运力,东迁国道309收费站,加快与济南主城区的对接融合。

    突出协调发展,推进镇村建设。提升小城镇规划,编制完善镇域社区及村庄规划。以刁镇入选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济南市实施重点镇提升工程为契机,放大政策优势,集聚要素支撑,推动刁镇跨越发展,打造全省十强镇。实施普集、文祖、官庄、高官寨等城镇提升工程,打造区域发展中心。坚持产业支撑、生态保障和突出特色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完善各镇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城镇集聚的新路子。坚持以拆建平衡为前提,采取市场化运作、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年新建续建新型社区60个、农民公寓6000户,改造农村危房300户。高标准完成绣源河安置房建设。全面落实《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用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升。

    突出“创卫”引领,强化城市管理。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突出精细化、网格化、一体化管理,完善长效机制,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强化市容市貌、社区环境、背街小巷等治理,完善农贸市场、城市公厕等设施。提高开发区、城区道路亮化率,提升双山大街等水系景观和沿街绿化,增强现代化山水园林特色。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区域管理职责,落实“门前五包”,加强动态巡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提升城乡环卫标准。实行城区和重点道路卫生保洁、园林绿化、路灯、户外广告等一体化管理,实现城市更靓、秩序更优、生活更美,力争“创卫”工作通过全国爱卫会暗访。

    四、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建设更加宜居的美好家园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载体,严格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天蓝水绿、山青城靓的美好家园。

    严格节能减排。坚持“存量减排”和“增量优排”同步推进,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项目能评、环评,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从严控制“三高一低”和产能过剩项目。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1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认定。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燃煤锅炉、建筑工地、汽车尾气污染。启动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镇街天然气管网延伸工程,新建液化和压缩天然气供气站,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在全社会树牢生态文明理念。

    强化环境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格秸秆禁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施省级生态农业和新能源示范县项目,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户用沼气池和太阳能光伏利用村。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配套建设15个新型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站。实施济南市村庄整治试点,按照“三清、四改、五化”标准要求,扎实开展综合整治,积极保护传统村落,带动各村(居)环境提升,打造一批整洁有序、特色鲜明的优美乡村。完善治理和监管机制,巩固山石开采、废旧塑料等整治成果。力争通过国家级生态市现场核查。

    推进保水增绿。围绕济南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森林城市,突出生态水网、林网建设,强化南部生态保护、中部景观提升、北部湿地建设,更加凸显“小泉城”风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执行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制度,建设节水型城市,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市。强化综合保泉措施,建设泉水监控信息系统,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实施大站水库除险加固、南水北调地方配套、绣江河中游段治理等工程,深化白云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南补、中靓、北净、河湖城贯通”的生态水系。与省林业厅深化战略合作,实施荒山绿化、退耕还果等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万亩。推广“六上山”模式,建成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提升火灾防控能力。积极争创绣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加强社会建设,致力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民生水平提升年”活动,把更多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扎扎实实办成一批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实事好事,提高群众受益水平。

    构建更完善的保障体系。成立章丘市创业促进会,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稳步提高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城乡低保标准和覆盖率。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试点,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更可靠。

    发展更普惠的社会事业。推进优质教育均等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镇街幼儿园提升,合理规划建设住宅小区配套学校,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启动职(成)教中心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新农合制度,为参合农民购买大病保险,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药品零差价。为高血压、糖尿病参合患者免费送药,争创全国慢病防控示范区。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公共卫生中心,支持市医院争创“三甲”,扶持中医药发展。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提升社区(村居)健身广场,广泛开展全民体育运动。开展“基层文化设施管理服务年”活动,新建一批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培育20个特色文化村。着力打造百脉文化周、百脉剧场等文化品牌,举办庄户剧团展演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建立支持基层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实施更高效的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虚拟社会等方面的管理新举措。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年内建成10个社区居委会。抓好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完成第三批文明生态村创建,释放更多社会正能量。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矛盾排查、信访调处机制,巩固提升流动信访大厅运行模式。深化平安建设,深入开展“A级平安村(居)”创建活动,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应急管理,提升消防装备水平,严格安全生产监管,为全市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今年,我们将本着“工作连续、普惠共享、突出重点”的原则,为群众办好十项民生工程、十件惠民实事(见附件)。

    六、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2012年是章丘撤县设市二十周年。二十年历程,我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十八大胜利开启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这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关键年,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坚持执政为民,提升服务效能。时刻以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根本,着眼群众现实利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畅通市民热线,办好政府门户网、章丘农廉网,积极关注和回应社情民意,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更大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建设项目“一口收费”、审批专用章等制度,严格规范涉企行为,创造更加公平公正、适宜创业的优良环境。

    坚持求真务实,树立优良作风。突出政府抓落实这一根本,完善重大工作分线推进机制,强化督查,全程监察,严肃问责,确保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压力,项项工作有落实,真正做到执行有力、运转高效。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文风会风,腾出更多时间精力,走出机关抓落实,贴近群众办实事,深入基层解难题。

    坚持励志有为,勇于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积极探索新办法、研究新机制,为发展增添更大活力。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弘扬创新精神,引导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真抓实干,面对困难和问题不退缩、不绕行,面对矛盾和风险敢作为、勇担当,努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得民心的实事。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廉洁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严格执行市委决定,落实市人大决议,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政府工作,监督行政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重大项目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打造“阳光工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万人民寄予了更大期待。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只争朝夕,不辱使命,吹响争先进位的新号角,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附件:

 十项民生工程

    一是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标准由每人每年2300元提高到2600元,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2%,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

    二是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同步提高报销比例。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每人每年15元为参合农民购买大病保险。将20类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推行乡医签约服务,家庭覆盖率达到85%,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90%。全面实行对高血压、糖尿病参合患者免费送药。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三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规划建设职(成)教中心;实施13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新建续建21所镇街幼儿园;规划建设诺德实验小学、新城国际学校;创建全省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

    四是文体事业提升工程。新建40个农村文化大院、40个农家书屋,培育20个特色文化村。组织公益演出不少于60场,放映公益电影不少于1万场。为50处社区(村居)健身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完善桃花山公园体育健身设施,举办第四届全民运动会。

    五是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全市1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实施白云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区,创建绣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启动第三污水处理厂和配套工程建设。新建城区公厕10个、新增垃圾箱和果皮箱2400个,改造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旱厕3100个。实施城区供水、供热站网配套,改造城区9处积水点,亮化开发区、城区部分道路。新建户用沼气池3000个,太阳能光伏利用村10个。

    六是道路畅通工程。修建南外环章莱路至明埠路南延段,北外环绣江路至桑园段。实施三赵线改造和世纪东路、世纪西路、世纪大道维修工程。硬化60个村32公里的村内道路,完成农村公路网化工程49公里续建项目。

    七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工程。投入资金2984万元,实施354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130万亩,财政补贴80%。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维修提升农村供水设施,完成9个镇25个村、涉及2.88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改造。

    八是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在20个镇街、10处重点农业园区(基地)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实施放心肉蛋奶工程,选择50个放心肉蛋奶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积极争创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

    九是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整合为民服务资源,对空壳村脱空、薄弱村转化的经营性、经常性项目,提供贷款贴息或项目资金扶持。实施“百村牵手”、“城乡互联、百村共建”等行动,拓展村两委“一加三”集体经济增收路子。力争全年空壳村“脱空”率累计达到5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5万元。

    十是小城镇建设提升工程。以刁镇入选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济南市实施重点镇提升工程为契机,加快刁镇、官庄、文祖、普集等小城镇建设,配套完善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提升城镇承载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户,建设农村社区6000户。

十件惠民实事

    一是完成“五馆合一”文博中心建设。

    二是经十东路(G309)收费站东迁。

    三是迁建老火车站货场。

    四是修建南外环章莱路至明埠路南延段,北外环绣江路至桑园段。

    五是实施新客运站建设,年内完成新客运站主体建设;调整增加城区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30辆。

    六是建设公共卫生中心,形成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七是实施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

    八是改造提升7处城区集贸市场。

    九是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1012套公租房5月底竣工入住。廉租住房补贴标准提高10%。

    十是敷设9条延伸镇街的天然气支线管网,新建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供气站。

名 词 解 释

    1、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五位一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集质量标准、检测追溯、责任追究、监管执法、应急预警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3、“122”工程:我市2010年提出,围绕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着力培育10家龙头企业、20家成长型企业和20家创新型企业,50家企业销售收入以2009年为基数,三年内实现翻番。

    4、一河两城:一河,指绣源河;两城,指明水老城和圣井新城。

    5、“五馆合一”文博中心:集博物馆、展览馆、规划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于一体的文博中心。

    6、“绿丝带”行动:绿色代表健康,绿丝带寓意爱心,是共创和谐社会的行动标志。“绿丝带”行动是贯穿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活动主题。

    7、五小行业:小旅馆、小浴室、小网吧歌舞厅、小美容美发厅、小餐饮(食品)店。

    8、三灭一控:灭鼠、灭蝇、灭蟑,控蚊。

    9、公共卫生服务“大篷车”:配置专用车辆、医疗设备,设置统一标志,组建服务团队,定时、定点、定目标人群、定服务内容,进村入户免费为群众查体服务。

    10、公共卫生服务“双包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包村或包居,乡医或社区医生包户或包片。

    11、学校联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分校、高中与初中学校实行特色试验办学、学前教育实施集团办学等形式,促进优质教育均等化。

    12、一园三区三带:“一园”即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区”即中部平原30万亩特色精品农业示范区、南部生态休闲农业区、北部规模高效农业区;“三带”即绣江路精品农业产业带、潘王路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经十东路及济青路精品旅游观光带。

    13、四大主导产业: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

    14、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5、过桥资金:是安排较为复杂的中长期融资前,为满足正常运营资金需要而提供的短期融资。

16、“助保贷”业务:是指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铺底资金作为增信手段,贷款企业缴纳一部分保证金且提供较低质(抵)押担保,由合作银行给予融资贷款的一项信贷业务。

    17、集合票据:2个以上10个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集合发行能够解决单个企业独立发行规模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18、“3211”引才引智计划:围绕我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用3年时间,引进政府高级顾问20人,重点行业特聘专家100人,急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人。

    19、四图合一:将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矿产规划、其他专项规划(包括教育、医疗、环保、林业、市政公用、道路交通、电力电讯等)整合规划为一张图,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便于更科学的指导今后规划建设。

    20、门前五包:为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我市制定了城区管理“门前五包”责任制,即包净化、包美化、包亮化、包绿化、包静态车辆规范化。

    21、“三高一低”项目: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工业项目。

    22、三清、四改、五化:“三清”指清理粪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四改”指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五化”指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23、“六上山”森林防火模式:水、电、路、监控、通讯、护林房“六上山”,有效提高森林防火预警能力。

    24、一口收费: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收费项目全部纳入市政务大厅或分大厅一口收取,实行“一窗开票、集中检审、银行代收”的工作模式。

    25、审批专用章制:进驻市政务大厅的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统一刊刻行政审批专用章,在行政审批工作中具有与行政审批机关行政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仅限在市政务大厅内使用。

更多关于 章丘政府工作报告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更多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