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连心网

首页 >  统计公报 >  县级统计公报 > 正文
即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即墨市统计局
(2013年3月10日)

    2012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民生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8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总量和增幅居青岛五市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8亿元,增长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拉动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7.7亿元,增长15.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2%,拉动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3.5亿元,增长15.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3%,拉动7.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8:54.1:38.1调整为7.2:53.0:39.8,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市经济的主导支撑,服务业加快发展,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 1.7个百分点。各业内部结构有了新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企业及其他经济类型分别占到1.3%、0.7%、52.3%、36.4%和9.4%;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10.1万户;民营企业达13175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30.4万人;民营经济税收39.6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9.4%。民营经济投资290.5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6.4%。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市场等因素日益增加,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创新能力不够强,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健全和完善,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外经贸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完成现价农林牧渔总产值95.6亿元,增长3%。其中,农业产值30.4亿元,林业产值0.4亿元,牧业产值20.8亿元,渔业产值34.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亿元,增长6.2%。

    全年粮食产量、油料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0.1万亩;粮食总产量54.7万吨,单产421公斤。花生种植面积27.3万亩;花生产量8.1万吨,单产297公斤。蔬菜面积达15.3万亩。

    林牧渔业发展平稳。全市人工造林面积12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3.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生猪存栏27万头,奶牛存栏1.55万头,家禽存栏955.1万只。肉蛋奶总产量16.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9.79万吨,其中,捕捞产量6.5万吨,海水养殖产量29.6万吨。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全市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3亿元,比上年下降11%。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机化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70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4.2万千瓦;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90%,机耕作业面积11.2万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11.2万公顷、10.2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7万公顷,增长1.1%,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为78%;地膜覆盖面积2.2万公顷,增长6.3%。农用拖拉机3.96万台,增长2.6%;全年化肥施用量12.7万吨,下降0.91%;农村用电量7.6亿千瓦时,增长5.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市农村合作组织327个,参与农村合作组织的户数达到3.2万户。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174.3亿元,增长25.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59家,比上年增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953.7亿元,增长26.5%。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9.6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7.2%;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10.6亿元,增长25.4%;实现利税203.3亿元,增长31.5%。

    建筑业呈现回落。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亿元,下降3.4%。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施工合同总额为82亿元,下降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573.9万平方米,增长21.4%,实现工程结算收入为49.3亿元,下降1.3%,营业利润2.9亿元,增长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上下以有效投资作为促进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的途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15.3亿元,增长24.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379.3亿元,同比增长27%,农村投资完成136亿元,同比增长18.4% 。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计划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64个,累计完成投资178.1亿元,增长9.8%,占规模以上投资的34.6%。投资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1:46:51.9调整为3.5:51.4:45.1,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6.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达41.8亿元,增长21.1%,其中:住宅32.4亿元,增长3.7%。房屋施工面积441.7万平方米,增长30.4%;竣工面积89万平方米,增长41.9%。商品房销售面积95.2万平方米,下降36.7%,商品房销售额58.5亿元,下降22%。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能运量不断提升。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29.9万辆,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3万辆,比上年增长11.1%。公路总长度3701公里,其中高速路115.6公里,公路网密度207.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4807万人次,增长15.3%,客运周转量103012万人公里,增长15.3%;货运量7822万吨,增长15.2%,货运周转量148509万吨公里,增长15.2%。

    邮政电信业务量扩大。全市邮政业务总收入8063.6万元;发送函件710.9万件,特快专递7.9万件,报刊2160万份。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7.8亿元,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4.8万门。本地电话用户21.4万户,小灵通用户0.98万户。移动电话122.8万户,增长8.3%,宽带用户19.1万户,增长14.4%。

    旅游业不断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0.1万人,增长6.8%,实现旅游总收入58.1亿元,增长26.8%。旅游商品收入23.3亿元,增长26.9%,占旅游总收入的40%。

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9家;旅行社6个,旅行社门市部17个。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56.3亿元,增长20%,限额以下零售额208亿元,增长15.1%。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1.4亿元,增长15.9%;住宿餐饮业实现22.9亿元,增长18%。

        居民消费热点突出。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增长15%;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1.2亿元,增长21.5%;金银珠宝类实现1.6亿元,增长3%。全市专业批发市场28个,全年实现成交额457亿元,增长7.2%。

七、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到12月末,新审批外资项目79个,实际吸收外商到账外资5.3亿美元,增长31.3%。对外贸易增速回落。全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7.6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37.9亿美元,同比增长5%;进口9.7亿美元,同比增长0.7%。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全市纺织服装出口为1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全市机电产品出口为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799万美元,同比增长14.3%。对日本、欧盟、美国等重点地区出口额增速放缓,实现对欧盟出口7.7亿美元,增长0.8%;对美国出口7.1亿美元,增长2.4%;实现对日本出口11.9亿美元,增长7.6%;实现对韩国出口3.5亿美元,增长6.2%。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9.1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0.6亿元,同比增长33.6%。全市税收总额57.1亿元,增长10.6%,其中:财政局完成5.3亿元;国税完成26.7亿元,增长10.3%;地税完成25亿元,增长6.5%。财政支出结构良好,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1.4亿元,增长26.9%。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支出增长37.9%,教育支出增长40.7%,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224.2%、45.5%和20.7%。

    信贷投放结构优化。12月末,全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512亿元,比年初增加89.8亿元,增长21.3%;金融系统贷款余额396.3亿元,比年初增加63.8亿元,增长19.2%。存贷比达到77.4%。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12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28.96亿元,比年初增加15.28亿元,增长7.2%。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金额765.4亿元,增长30.7%。实现保费收入5.7亿元,增长1.8%。理赔支出金额2.3亿元,增长35.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9%,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量2290件,增长62.6%,专利授权量890件,增长64.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800件,增长362%,发明专利授权量33件,增长17.9%。

    名牌争创迈上新台阶。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山东名牌产品57个,青岛名牌60个。全国驰名商标16个,山东著名商标51个,青岛市著名商标37个。

    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40处,在校学生13.8万人,普通中学36 所, 在校学生5.4万人;职业学校3 所,在校学生5855人;小学172所,在校学生7.7万人,特教中心1处。教职工总数1.22万人,其中:教师1.07万人,师生比1:13。幼儿园425处,在园幼儿3.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市有柳腔剧团1处,市影剧院3座,科技文化服务中心23处,各类图书馆1057处,市图书馆藏书量26.5万册,市博物馆1处,出版发表播映展出各类文艺作品336件,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51项。有线电视网覆盖稳步扩大,拥有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用户30.8万户,其中城区13.4万户,农村17.4万户。

    卫生保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037处,其中医院16处,镇卫生院22处,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969处。共拥有床位4982张,卫生技术人员605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52人,注册护士1652人。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全市拥有各类运动场地12处,等级裁判员325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82名。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为99.5%。获得国际比赛金牌3枚,国家级金牌1枚,省级金牌10枚。举办全民健身活动52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62828人。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修建、完善了城区交通网络,进行了大规模城区绿化,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52.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60.1%,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区供水:日综合供水能力26万吨,供水管道总长度达606.4公里,比上年增加5公里,全年供水总量7837万吨,其中生产运营用水4800万吨,居民家庭用水1959万吨,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区供气: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4390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1150万立方米,用气户数8.7万户,使用天然气人口28.6万人;液化气供应总量7495吨,用气户数8.3万户,使用液化气人口25.7万人,城区用气普及率99.45%。

    城区供热:全市集中供热面积710万平方米,增加6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668万平方米。热水管道长度90公里,热水供热总量217万吉焦,蒸汽管道长度56.8公里,蒸汽供热总量343万吉焦。

    城区交通:城区公交车线路19条,运营长度258公里,运营车辆241辆,客运总量4807万人次。

    城区道路:年末道路总长度825.9公里,比上年增加70公里,道路面积1142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311万平方米,桥梁56座,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412公里,路灯15348盏。防洪堤长度29公里。

    城区绿化:新增城区绿地18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265公顷,绿化覆盖率43.1%,园林绿地面积2203公顷,公园5个,公园面积15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68公顷。

    环境保护:市区环境空气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47天,优良天数所占比例为95.1%;新车发放环保标志19267枚,机动车参加环保定期检验53442辆;重点工业企业废水、烟尘、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达标率达100%,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城区道路交通噪声为66.7dB(A),区域环境噪声为52.4dB(A)。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全年全市出生人口9418人,出生率为8.3‰,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9:100,死亡人口9265人,死亡率为8.2‰;全年人口自然增加153人,自然增长率为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76人,增长0.2%,其中农业人口63.2万人, 非农业人口50.2万人。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通过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增加转移性收入,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23.2亿元,比年初增长20.8%。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572元, 同比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09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13923元,同比增长13.3%。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城市为30.1%,农村为37.9%。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3台、电冰箱(柜)102台、洗衣机97台、空调87台、热水器91台、电脑83台、移动电话189部、家用汽车21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07台、冰箱105台、洗衣机90台、空调31台、热水器87台、电脑54台、移动电话223部、家用汽车8辆。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人均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1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8498元,比年初增加4856元。

    安全生产管控力度加大。年内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05起,下降2.9%,死亡人数45人,与去年持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57人,下降2.7%。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市参加失业、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稳步增长,截止12月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数达到22.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达到2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12.1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56.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33个,社会福利院床位3951张,收养各类人员1670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1636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7411万元。五保户供养人数785人,五保户补助金额362万元。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注]: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各行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注]: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起点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计划总投资额500万元;

    [注]: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各单位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单位等。  

更多关于 即墨市统计公报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更多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