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_连心网

首页 >  工作报告 >  市级工作报告 > 正文
钦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0日在钦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钦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李新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我市经受住了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的严峻考验,经济发展在前年实现“撑杆跳”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多出成效的工作基调,大力弘扬新时期钦州精神,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攻坚克难,强化执行,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呈现出平稳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式开园,川桂临海产业园落户钦州,自治区级高新区获批设立,中国石油化工(钦州)园区获批为首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亿吨大港建设稳步推进,30万吨级主航道竣工,30万吨级油码头完成水工部分,一批深水码头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基本完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千亿元石化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造纸、粮油等六个百亿元产业快速发展,中船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澄星磷化工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县域工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梦之岛、沃尔玛、大地影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入驻,现代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滨海新城建设展现新形象,扬帆大道南延长线基本贯通,北部湾大道一期建成通车,南北高速公路茅尾海出口、北部湾钻石海岸国际海鲜城、和谐塔公园等一批功能性项目相继建成,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开始显现;

  ——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北部湾大学和千年古陶城,成功举办“两节一赛”,荣获“中国坭兴陶之都”称号;科学调整城区行政区划,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全力办好为民办实事“十项工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市推进“五年跨越、十年巨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体制更加完善,前景更加辉煌。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保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新提高。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5亿元,增长12%,人均GDP由2011年的20896元提高到23202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93亿元,增长16.4%;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3.6%。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收入139.2亿元,增长13.1%,一般预算收入33.6亿元,增长31.3%,税收收入比重达89.5%。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22.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47.3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88.7亿元和6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140元,增长15.8%。扩大内需成效明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6亿元,增长1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6亿元,增长16.3%。外经贸易逆势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37.7亿美元,增长26.1%;进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5家。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增长15.2%,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

  (二)千方百计促转型,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坚持在产业培育的过程中推进产业转型,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荣获广西工业产业发展一等奖。千百亿元产业培育实现重大突破,临港工业加快集聚。中船项目启动建设,结束了广西沿海无现代化大型修造船企业的历史;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进展顺利。石化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全面进入设备安装;建成天恒化工、泰兴石化项目,开工建设澄星磷化工等项目。百亿元产业加速崛起,清华同方、中粮二期等建成投产,锐丰钒钛铁、华汇镍业、中电投临时供热工程、汇海粮油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县域工业突破工程”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1家,总产值达328.1亿元,增长63.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4%。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以及各县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突破100亿元。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乡镇工业集中区初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荔枝、香蕉等种植和加工业全面提升,大蚝、对虾、名贵龟鳖、奶水牛等特色养殖和林下经济加快发展。钦南台湾农民创业园、 “中国龟谷”启动建设。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农民合作社117家。农产品安全监管服务机构率先在全区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灵山县获评为“中国养蛇之乡”,灵山荔枝、灵山凉粉、浦北香蕉、钦南区海鸭蛋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宇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实现双增。现代服务业实现提速升级,年年丰、恒基金湾等商业广场建成使用,一批国内外商业品牌运营良好,新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全市规模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到30多家,门店1950多个。节庆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12钦州国际蚝情节、国际陶艺文化节暨第四届全国陶瓷技艺大赛,三娘湾观潮节获评广西十大节庆品牌。全年接待游客69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公路和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27.2%和49.5%。金融创新成效显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突破10亿元大关。全年政府性融资到位资金89亿元,金融产品融资到位59.6亿元,银行贷款融资到位29.5亿元,均比2011年大幅度增加。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万元GDP能耗约下降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控制在年度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内,超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及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100%。

  (三)坚持港城联动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着力推进亿吨大港建设,30万吨级主航道、大榄坪12#—13#泊位等港口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国投煤炭码头、大榄坪1#—6#泊位、钦州港三期工程加快建设,港口吞吐能力达到8565万吨。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南宁—钦州—防城港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钦州—北海高铁基本完成铺轨。钦州—崇左高速公路通车,六景—钦州港高速公路完成路面工程。积极拓展航运物流市场,新开通钦州港—宁波—连云港—日照—青岛直航航线、钦州保税港区—大连北良港的粮食运输航线、钦州港—云南昆明的“五定”班列等,海铁联运到发箱量增长21%。港口吞吐量5622万吨,增长1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7.4万标箱,增长17.9%,继续位居北部湾港口群第一位。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1%。滨海新城建设大框架形成,白石湖、沙井岛、辣椒槌三大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初步完善,白石湖公园、东盟生态园、茂盛安置小区等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建设展现新面貌,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县镇三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编制完成高新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或加快推进。开展县镇村道路通畅三年大会战,初步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各县区、镇、村的四级路网结构。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县城和重点镇,完成重点村镇“五个一工程”和“两延伸”工程年度任务。启动“镇改办、村改居”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园林生活十年计划”,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4.6%,绿地率2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平方米。全面完成“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海防林、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2.9%。启动建设茅尾海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积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强城乡风貌改造,完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主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市政道路装灯率达100%,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成效初显。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加大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海堤、农村饮水安全、沼气池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注重开放扩合作,改革创新增添新活力。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两国总理共同参加园区开园仪式;两国政府签署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协定,首创了“两国双园”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与四川共建川桂临海产业园,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日渐实现。着力放大开发开放平台效应,保税港区国际酒类交易中心、进口汽车检验中心等项目竣工,成功开展汽车、红酒进口等特色业务,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进口酒类综合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膺“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园区”;中国石油化工(钦州)园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之一。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探讨与东盟实现海上互联互通,与英国圣海伦斯市正式缔结国际友城关系,同韩国土地公社确定共建中韩绿色智能新城框架协议。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帮办服务制度,与中船、中国通用、中交等大型央企签订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市专利申请量410件、增长94.3%,专利授权量173件,认定同方数字图传及节能技术、现代中药制药等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理顺市与城区权责关系,完成钦南区、钦北区行政区域调整,实行城市管理中心下移,下放征地搬迁、环卫等管理权限。实施土地网上交易,推行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开展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编制,率先在广西开展海域使用权招拍挂试点。开展“尾雁赶队”活动,抓好行政效能再提速和扩权强县工作,整体投资环境和投资软环境调查评比连续两年名列全区首位,第四次荣膺“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

  (五)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坚持政府投资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共投入38.7亿元,基本完成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亿多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628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073户;建成保障性住房6196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9008户;调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收入标准,月人均增加64元。继续实施“三业”行动富民工程,突出推进“万千百行动计划”,扶持800多家微型企业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就业工作荣获国务院嘉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率先在全区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96.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新农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即时结报,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6.9%。建成五保新村82个,为63个敬老院、708个五保村配备了管理人员。突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和谐家园”创建活动不断深化,领导干部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制度有效落实,“天网工程”加快推进。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和法律援助工作稳步推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正式启动。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引进建设广西财贸职业学院,建成市职教中心二期、市第十一小学、市实验幼儿园、市二中附属幼儿园及85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扩建469所镇村幼儿园。建成8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221家农家书屋。人才工作扎实推进,成立留学人才创业园,制定出台“1+4”人才政策,启动实施“三百优才”培养计划。扎实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公益电影、校园电影、园区电影放映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城市影院数字化改造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明显,院团改制全面完成,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和白海豚演艺有限公司,全市“三馆一站”实现免费开放。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加快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面推进诚信计生,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残疾人“五个一”帮扶工程全面完成,镇级工作网络实现全覆盖。质量兴市战略深入实施。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口岸等在我市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税务、人民银行、银监、工商、供电、烟草、通信、邮政、盐务等在服务地方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体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农机、供销、气象、地震、水文、人防、海防、新闻出版、科普、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进展。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制度建设年”和“好干部、善执行”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在工作中坚持勤政廉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审计整改年”活动,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钦各单位、军警部队官兵,向关心和支持钦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地方可用财力不足,资金短缺、征地搬迁等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多数产业尚处于培育期,产业配套还不完善,新增长点不多,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三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县域工业刚刚起步,县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更多倾斜;四是社会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生态环境、交通秩序和城市卫生需要花大力气整治,维护社会稳定压力继续增大;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干部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更多关于 钦州政府工作报告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更多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