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_连心网

首页 >  工作报告 >  市级工作报告 > 正文
潍坊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7日在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潍坊市市长 刘曙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潍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一六四三”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在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步伐。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6亿元,增长10.6%。实际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6.1亿元,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019元和12053元,分别增长15.6%和15.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

     (一)科学应对保增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面对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运行、促发展,经济逐渐企稳回升、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一、二、三、四季度当季分别增长9.1%、10.2%、12%和12%。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0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达到547.7万吨,实现“十连增”。工业增加值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737亿元,增长14.5%,成为省内第三个过万亿的城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50亿元,增长10%。把扩大科学投入作为保增长的关键措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9亿元,增长22.1%。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全市实施过亿元项目1365个,实际完成投资1890亿元。广辟渠道,努力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新增金融机构贷款530亿元;共达电声、同大海岛两家企业上市,歌尔声学成功增发,共募集资金29.7亿元;24家企业实现直接债务融资112.7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民间投资达到22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3.1%。积极扩大消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7亿元,增长14.9%。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保增长的根本举措。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发展难题。取消涉企收费253项,出口退税、减免税收118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97家和234家,总数分别达到4254家和2605家;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万户,其中新增企业集团15户、股份公司112户。

     (二)抢抓机遇促转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利用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系统谋划推进转型发展,先后研究出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市、园区等转型发展配套政策措施,转型发展的任务目标更加明确。充分发挥财政对转型发展的引导作用,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5.6亿元,增长18.8%,先后出台了支持总部经济、中小企业、养老产业、重大公共平台等政策措施。三次产业比重由10.1:55.4:34.5调整为9.7:54:36.3,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9%和36%。大力推进农业“转调创”。新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45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32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19家、优质农产品品牌310个。4个县市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现代种苗产业发展计划,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44个,其中蔬菜新品种12个。寿光蔬菜集团成功收购荷兰亚细亚种业集团蔬菜种子研究所,实现了我市蔬菜种业的新突破。以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为方向,着力推进工业转型,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产业链中非加工环节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26.9%、8%和7.75%,分别提高1.9个、1.23个和1.08个百分点。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结构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大涨幅。服务业提供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2.6%,提高4.6个百分点。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2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8.6亿元,分别增长17.2%和2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市开工各类总部基地21个,总投资达到35亿元,新引进各类总部机构(分支机构)91家。着力强化科技、质量、金融、人才支撑。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148项,获批国家科技计划6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90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申报发明专利2174件,获得授权424件,分别增长25.2%和37.7%。新增院士工作站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新增商标国际注册37件。“22620”金融工程基本完成,新组建县域银行分支机构27家、村镇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11家。农村金融支付服务实现村级全覆盖。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6人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总数达到20人;8人被评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469名。节能环保取得新进展,万元GDP能耗下降3.7%,各项减排指标全部完成省下达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核验收。

     (三)深入实施蓝黄战略,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蓝黄“两区”建设,出台了支持滨海区加快发展的18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发展了举全市之力加快滨海开发的格局。蓝黄“两区”经贸洽谈会及上海、深圳合作恳谈会成功举办;与科技厅等8个省直部门单位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福田汽车山东多功能汽车厂一期、潍柴大机铸造项目投产,瑞驰汽车首批产品下线,中化弘润石化储备罐区具备储油条件,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神华国华寿光电厂获批开展前期工作。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森达美集团加快潍坊港开发投资计划,多元化办港格局基本形成。潍坊港3个2万吨级泊位全面开工建设,其中1个已具备靠泊条件;至烟台的集装箱航线顺利开通,成为黄三角地区第一个运营集装箱业务的港口,港口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搭建新的发展平台。总规模20亿元的蓝色产业基金投入运营。齐鲁台湾城列入省级重点,成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新平台。中国食品谷总投资40亿元的中凯冷链物流园项目一号冷库建成试运营,中国农批、天同宏基等知名企业确定入驻。重点园区加快开发。“一区一园”发展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滨海区“一城四园”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总配套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高新区“63513”示范工程顺利推进,10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规模,新兴高端产业占比达到66%。综合保税区二期围网具备条件,服务功能进一步显现,进出口额增长162%。寿光(羊口)、昌邑(下营)两个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1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41.7%和34.3%。11个蓝黄特色园区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5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0亿元。

     (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统筹推进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功能、产业水平、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提升,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9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鲁台会展中心建成投用、文化艺术中心基本建成,北辰绿洲湿地公园、虞舜公园基本完工,火车站南广场、军埠口、坊茨小镇等片区开发改造扎实推进。县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5.6%,6个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20亿元,其中2个过45亿元。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亿元镇街达到30个,比上年增加4个。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全覆盖,我市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做法在全省推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农房6.4万户,改造农村危房8600户;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试点任务圆满完成,4个方面30项改革试点取得重要成果。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挂牌运营。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医药卫生、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有序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9亿美元,增长5.7%,其中出口110亿美元,增长6%。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6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增长4.2%。成功举办了风筝会、鲁台会。“七争”活动成效明显,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资金落入潍坊。区域合作和对口扶持扎实开展。“走出去”实现新的突破。潍柴集团成功并购意大利法拉帝公司、控股德国凯傲集团。我市第一家海外工业园-柬埔寨(山东)工业园挂牌。全市新设立境外研发、营销机构和海外企业54家。

     (六)文化潍坊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城乡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60%的行政村建起文化大院。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获文化部批准。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9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开工建设投资过亿元文化项目146个,完成投资280.6亿元。4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出口重点企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画节·第五届文展会。涌现出沈星、郭庆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模人物,展现了潍坊广大干部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6.1%,提高2.9个百分点。市政府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万人。扶持3530人实现自主创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建立了“三无”人员生活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和孤残学生实施高中免费教育,扩大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范围。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6万套,竣工1.5万套,为200个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建设了新房。建成普惠性幼儿园396处,配备新型安全校车1767辆,459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要求。中小学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教育督导工作经验被教育部推广,“两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3185处村卫生室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81.8%。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27公里。全市所有镇街建成垃圾转运站(设施)。“12343”家政服务网络新建服务网点120处。中心城区180台10吨以下小型燃煤锅炉得到整治改造。深入开展“平安潍坊”建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和谐。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史志、档案、气象、海事、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委员提案361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调查研究,修订完善了市政府工作规则。扎实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程序网上运行和在线监控。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市级审批事项压减64%,项目审批、企业设立办理时限分别缩短到30天和6天,网上审批办件比例达到60%以上。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事项办结率达到99.5%。

    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上级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潍坊改革发展并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驻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海内外朋友,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占有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够合理,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节能减排压力大,环境质量亟需改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还不够强,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城镇化水平还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上学、就医、交通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效能需进一步提升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一年,也是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四个潍坊”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综观国内外形势,仍存在不少风险和挑战。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更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种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市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城镇化加快推进,蓝黄“两区”建设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科技、质量、金融、人才支撑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劲发展动力。不管宏观形势怎样变化,任何时候都有发展的热点;不管面临什么挑战,任何时候都有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又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机遇、准确把握机遇、抢抓用好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继续开创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一七四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坚持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深入推进“四个潍坊”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做好今年工作,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又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提高效益、优化结构、强化战略支撑、加强节能环保,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培植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新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蓝黄“两区”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按照以上总体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努力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确保顺利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着力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重要引擎,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优化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化进程加快、质量提升。坚决贯彻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合理调控供地规模,完善供地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和开发模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确保旅游业主要指标增长20%以上。制定深化流通业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快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实施文化消费促进工程,打造文化精品,培育文化消费热点,确保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以中心城区为主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和片区,形成新的消费聚集区。大力培育养老、家政、保健等新型消费。加快建设社会养老体系、家政服务体系,努力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家政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加快区域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建设步伐。培育一批高层次电子商务运营主体和公共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提升发展。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进一步加大科学投入。着力扩大投量、优化投向、提高投效。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完善项目集中开工、现场观摩点评等措施,带动投资稳定增长。突出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和1500个过亿元项目,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以上。强化财政金融支撑。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强财源建设,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加大资产资源性收入征管力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各类资金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新兴产业、重大公共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深化银企合作,确保金融机构货币信贷规模和表外融资业务稳健增长。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扩大融资。全面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宜民间投资的重大项目,搞好专项对接,争取民间投资达到2700亿元以上。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全年到位市外资金100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8亿美元以上。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主体地位,了解企业、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帮助企业。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中小企业7000家。实施重点企业发展工程,在关键领域确定100家优势企业,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培育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其成为引领各自领域突破发展的龙头。支持潍柴、福田、歌尔等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水平。实施发展环境提升工程,坚持和完善服务企业的有效制度,及时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关键问题,打造国内一流发展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

    (二)加快转型步伐,努力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转型发展,决定潍坊的明天,也决定潍坊的今天。必须科学组织,加快推进,及早形成潍坊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新优势。

     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农业“转调创”步伐,持续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率先发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生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制,按照“两个市场、一个标准”的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全面落实蔬菜、畜禽等五大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主导产业突破发展。大力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年内新建、改扩建规模以上园区100处以上。支持种养大户和新型农场膨胀规模、提升层次,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发展,年内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10家、各类农业合作组织1000家。制定实施创意农业、都市农业、信息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计划,引领新型农业加速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公共平台。加快中国食品谷建设步伐,开工建设总部大厦,全面启动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入驻企业达到100家,打造引领全市食品产业转型发展的综合平台。全面实施工业提升计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创新能力建设、品牌建设、制造服务业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建设、节能减排制度建设“五项建设”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力争3-5年内,全市七大传统产业、六大新兴产业的“三个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年技改投入达到1100亿元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不低于80%。在100家企业开展制造服务业试点,重点培育50家示范企业,支持20个制造服务化重点项目。完善鼓励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提高本地配套率的政策措施。制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实施“2321”两化融合工程,培育10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立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品牌建设机制,有计划地培育一批不同层次的品牌,形成以品牌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模式。建设潍坊工业名品展销中心和网上展示交易平台,提高我市工业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密切关注智能装备制造、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确保投入加大、占比提高、结构优化,全市服务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各级各行业都要研究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突破服务业。“十大重点产业”确保实现预定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广告创意产业园、金融中心等10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和引进30家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大企业主辅分离步伐。促进会展业大发展。组织好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等重点展会。

     推进园区转型。制定全市开发区发展规划,明确各开发区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引导各开发区和经济园区向特色、集约、创新、生态型方向发展。严格执行开发区投资强度和开发控制标准,确保增长性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0%、约束性指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0%。探索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建设运营新机制,增强园区开发建设内在活力。适时新创办一批特色园区。

     推进中心城市转型。瞄准建设一流城市目标,突出生态、功能、品牌主题,推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完善中心城区规划和交通网络。深化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完成中心城区内环快速道路、城市水网生态绿化、自行车绿道规划及6个片区详细性规划,深化地下空间重要区域设计。疏通卧龙街、月河路等12条主次干道,建设20条城市支路和10处过街通道。加快建设北外环路东西延伸线和宝通街东延伸线。开元立交桥竣工通车。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齐鲁台湾城,两岸交流中心主体完工,开工建设服务中心、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和总部区。火车站南广场改造启动拆迁和土地回购,加快道路、桥涵等基础工程建设。完成十笏园·潍水风情园一期招商运营,启动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完成游客集散中心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北辰中央休闲区、军埠口休闲特色功能区启动基础设施及起步区建设。完善坊茨小镇、杨家埠博览园建设规划,确定开发主体和开发机制。提升中心城区产业层次。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商业街区、文化创意街区及大型城市综合体,集中布局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打造城市核心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构建高端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提升中心城区信息化水平。制定并实施“智慧潍坊”建设计划,建设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续建等工程,加快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

    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规划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驻潍高校的作用,加快科技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新建3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增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定全市孵化器发展规划,加大对潍坊软件园等3个国家级孵化器的投入力度,市级以上孵化器达到15家以上。确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十大创新产业集群,重点推进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产业化。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潍坊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年内引进2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争取10人入选省以上重点引才工程。

    (三)大力实施蓝黄战略,努力在重点区域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全域融入,一体发展,最大限度把“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潍坊港3个2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启用,开工建设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加快开通客货滚装运输,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万标箱,港口吞吐量达到2300万吨。开工建设潍日高速、疏港铁路;编制完成城海轻轨轨道交通线网和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确定机场迁建场址,搞好净空保护。启动神华国华寿光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双王城水库和羊口入海口防潮堤,完成潍河入海口防潮堤加固工程,建设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滨海盐碱地生态示范园。

    突出蓝色、高端、生态,加快膨胀产业规模。落实蓝黄“两区”主导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形成现代海洋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重点打造滨海特色化工产业基地、寿光石油装备基地等11个特色园区。滨海中外合作产业园年内确定合作主体并全面启动。福田汽车一号工厂二期开工建设,歌尔光电产业园一期二期投产、三期开工建设,潍柴滨海产业园工程机械研究院6月底前开工建设,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确保2015年投产。

    加快重点区域发展。整体推进滨海区、寿北、昌北三大板块建设,打造蓝黄“两区”建设的隆起带。全面落实支持滨海区加快发展的18条意见,推动全市重点调度的300家企业到滨海发展。统筹推进港口、产业、新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十百千”产业发展工程,抓好山海湖河一体化工程,重点打造北海、大家洼、新城三大组团,确保滨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不低于30%,力争三年再造一个新滨海。高新区要深入实施“63513”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主要创新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中进位争先。综合保税区要加快政策服务、高端制造、国际物流“三大中心”建设,确保顺利通过二期围网检查验收,主要服务性指标实现翻番,打造服务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加快峡山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确保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强化规划引领。制定覆盖全市城乡的城镇化发展纲要和规划,修订完善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各类专项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科学化水平。推进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一体化、地上开发与地下综合利用一体化、城市建设与功能配套一体化、商业开发与公共设施配套一体化。完善城乡规划机制,制定规划导则,严格落实规划采购招投标制度。强化规划监督管理,落实规划控制责任制,严禁违规变更规划。着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定位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功能,完善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提升,真正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高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按照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强县更强、弱县变强,确保在下一个三年综合考核中,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各县市区在全省排序中整体前移。提升小城镇开发建设水平。把发展镇域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产城一体、镇园融合、统筹协调、跨越发展”的思路,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计划,形成镇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格局。全面落实扩权强镇政策,确保省市两级确定的20个重点镇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提升新型社区建设水平。完善具体措施,解决好城乡社区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就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五个一体化”的要求,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公共服务进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深入推进和谐城乡创建、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大扶贫力度。抓好重点灾区恢复重建。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改革是发展最大的红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放是最大的发展空间。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改革举措,以改革促进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建设创新潍坊。重点推进5个领域25项改革。农村领域,重点深化产权制度、经营制度、金融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农村社区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试点。城市领域,着力深化中心城区执法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开发体制、小城镇发展机制和户籍制度改革。社会领域,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1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职教特色专业品牌。行政管理领域,重点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市民投诉集中受理机制。要素市场改革,突出创新产业转型发展投融资支持体系,完善自主创新支持体系,建立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等。

     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市场化、国际化引领现代化,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资本、人才、市场、资源、规则国际化步伐。促进全市外贸稳定增长。大力实施境外市场开拓计划,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营销展销,开拓市场。新培育10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扩大离岸服务外包,大力发展软件研发等外包业务。全面落实鼓励进口政策措施,扩大大宗商品进口,适度扩大高档消费品进口。更高水平地“引进来”。实施招院引所“5335”工程,年内与知名院校共建10个院所或分支机构,引进5个高端研发团队,新设3家院士工作站,培育和引进100家以上总部机构(分支机构)。组织好“5+5”招商和“访外企促增资”活动。突出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搞好定向招商。深化与世界500强及中央、省属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合作,确保年内引进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国际研发合作、跨国并购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建设好3个潍坊海外工业园;支持歌尔声学、福田雷沃和寿光蔬菜集团3个海外研发中心加快发展。继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精心组织好“两湾论坛”、海外华商博士投资创业潍坊行等重大活动。加强与青岛、日照等周边城市和对口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与韩国牙山市建立地方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国家各部委、省属各单位的支持,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落户潍坊。组建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科技合作中心、项目管理中心,搭建对外合作的新平台。

    (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努力在文化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22个镇各建成1处图书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探索建立重要文化产品公益性收藏制度,完善民间手工艺从业人员等级认定管理制度、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制度、重大文化成果表彰奖励制度等。扎实推进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广泛开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与研究。精心组织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优势产业板块。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带动工程,抓好15个投资过10亿元、2个过百亿元的项目,加快推进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齐鲁酒地文化产业园、中国书画城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文化产业总部基地、蓝宝石动漫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实施文化龙头企业带动工程。组建市文化旅游集团,支持市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聚集发展。统筹规划建设10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5个,打造领军型文化企业15家。实施文化发展融合工程,推进文化与各产业结合、与城市融合,促进名人文化、产业文化、行业文化、健康文化等深度开发,构建大文化发展的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直接提升城市品位,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提到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上,加快建设生态潍坊、美丽潍坊。强力治理大气污染。全面实施中心城区大气综合治理方案,利用3年左右时间,对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大气进行集中综合治理。突出实施好工艺废气异味治理、燃煤锅炉整治、扬尘防治、机动车尾气控制四项行动。实施重点污染源改造治理计划。开展新一轮退城进园,今年启动搬迁15家,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污染工业围城问题。依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完成中心城区剩余小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治理后,大气主要指标在周边城市中位居前列。继续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迁扩建市污水处理厂,对中心城市其它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年内23条重点河流水质改善率提高25%以上,3年内辖区河流水质全面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积极推进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7%。对108家重点企业逐一制定技术改造和转型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确保10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定。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政策,建设第四批低碳社区。建立严格的环境质量分析发布制度、行政主管责任制,严格落实约谈、有奖举报、区域限批、行政问责制度,依法严肃查处污染环境的恶性案件。完成省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大力实施沿海、水系等绿化重点工程,完成造林28万亩。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办好25件实事: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1)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265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拨款机制,对所有非公办幼儿园园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2)新改扩建40所城市义务教育学校。(3)全面完成剩余328所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措施,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1)创办海外留学人员、大学生等不同群体创业园(区),为他们创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2)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对在城区自主创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2)市域内城镇职工社保卡实现互通。(3)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左右。(4)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和2500元以上。(5)百岁以上老人市级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为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补贴。(6)建成150个“日间照料、居家养老”老年人服务机构,免费为1000户居家养老困难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7)为3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8)对655名7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

    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完成8家县级公立医院年度改革任务。(1)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3年内每个乡镇卫生院健全中医门诊和中药房,5年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业务。(2)实施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3)3年内建立起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4)新建城镇全民健身工程584处。

    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1)实施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完成市级追溯服务平台及重点企业、大中型超市节点建设,提高肉菜安全保障水平。(2)新开工城市各类保障房1.75万套,基本建成7500套,改造农村危房6000套。(3)在中心城区新开通2-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5-8条老线路,新增100标台公交车。(4)在城区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400个站点,配套7500辆自行车。(5)新建、提升供销合作社农村经营服务网点1000处。(6)新建村邮站700个、城区便民服务站300个。(7)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所有镇(街)驻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8)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90%以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潍坊”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继续把安全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壮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促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一)切实转变作风。始终牢记、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下基层轻车简从,简化接待,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有用的话,力戒假话、虚话、套话。勤俭办一切事情,严禁铺张浪费,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办好民生的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报告工作。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政府签订民事合同的法律审查制度。

    (三)提高行政效能。扎实开展“政策措施落实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已出台的重大规划、重要政策和重点工作。实施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履职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电子政务和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行网上审批,进一步压缩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提高审批时效。建立完善行政审批效能评价与投诉机制,强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精细化水平。

    (四)坚持廉洁从政。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创新公开方式,扩大公开范围,健全质询、问责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全市统一开放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交易行为。加强审计监督、执法监察和廉政监察。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科技防腐网络,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美好前景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事项说明

     1.“一六四三”(P2)

     一个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人口控制刚性目标,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推进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个重点:突出做大好的增量,确保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新突破;突出重点区域开发,确保实现蓝黄“两区”建设的新突破;突出城市价值提升和带动,确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突破;突出抓好节能环保,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突出壮大文化产业,确保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新突破;突出实施惠民工程,确保实现民生改善的新突破。

    四个支撑:强化金融、质量、科技、人才支撑。

    三大保障:改革创新,和谐创建,作风建设。

     2.总部经济(P4)

     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集约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3.“22620”金融工程(P5)

     建设“两个中心”,着力把潍坊建成国内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中心、具有鲜明特色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打造“两区”,使潍坊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金融资源聚集区、信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区;完善“六个体系”,即金融机构、要素金融市场、债券市场、扶持政策、服务监管和社会诚信体系;推进“20项重点金融工作”。

    4.齐鲁台湾城(P6)

    是中国内地目前唯一以台湾元素为主题设计的建筑群体,位于中心城区西部、安顺片区核心,是我市倾力打造的山东省标志性台湾园区。按照“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开发建设思路,将着力打造会展商贸、商业中心、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配套控制“六大板块”,建设台商服务中心、两岸交流中心、产品展示营销物流中心、产业合作发展中心、政策机制实验中心“五大中心”,周边配套规划数个台湾产业园,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着力吸引台湾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总部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建设台商向往的创业和生活乐园。

    5.中国食品谷(P6)

    是市委、市政府顺应“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实施需要,着眼打造潍坊食品行业品牌,提升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业乃至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标是打造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食品硅谷”。该项目涵盖潍坊市市域范围,整体布局是:在寒亭区规划建设“中国食品谷”核心功能区,然后分别规划建设寿光蔬菜种子谷、诸城肉食加工谷、安丘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峡山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外围功能区,为食品谷建设提供原材料供应保障。其中核心区着力打造高端食品企业总部中心、食品产业创新研发中心、食品产业物流中心、食品产业交易中心和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涵盖企业总部、展览展销、科研孵化、电子交易、商贸金融、仓储物流、人才培训等功能业态。

   6.“一区一园”(P6)

   指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和中外合作产业园。

   7.“63513”示范工程(P6)

    围绕发展新装备、新光源、新能源汽车、新信息、新能源、新医药等“六新”产业,着力提升30家骨干企业,突出抓好50个重点项目,新增投入1000亿元以上,到2015年新兴高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形成现代装备制造、光电、新能源汽车3条千亿级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动力、新能源汽车、LED照明、激光和LED电视生产基地。

   8.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P7)

   是省政府和教育部为支持“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实施,共同签署协议确定的在职业教育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创新试验的地区。主要改革创新内容包括:政府职责履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建立等方面。

    9.“七争”(P8)

    指争资源、争项目、争牌子、争指标、争政策、争机构、争先行先试机会。

   10.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P8)

   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十一五”期间,文化部在全国批准设立了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市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全省唯一的获批项目,目前总体规划已获文化部批准。

   11.“三无”人员(P9)

    指无法定赡养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人员。

    12.“两基”(P9)

    是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13.“12343”家政服务网络(P9)

    是我市按“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市民受益”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创建的一种家政服务模式。该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系统:一是“12343”家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系统,通过呼叫平台、网络平台、短信平台、传媒资讯、服务大厅5个平台实现市民需求与企业服务的快速匹配,免费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家庭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服务、社区导购等13大类120余项供需对接服务。二是家庭日用品直流配送系统。三是“12343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四是“12343”社区家政服务站系统。

    14.“一七四一”(P12)

    一个总体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安全稳定、人口控制刚性目标,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七项重点任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快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蓝黄“两区”建设,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加快生态潍坊建设,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文化潍坊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四个战略支撑:进一步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支撑、金融支撑、人才支撑。

    一个根本保障: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15.“十大重点工程”(P14)

    指潍日高速公路项目、山东海化集团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神华国华寿光发电厂项目、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厂项目、歌尔声学产业园项目、城海轻轨项目、潍坊机场迁建项目、中国食品谷项目、齐鲁台湾城项目、森达美港项目。

    16.“两个市场、一个标准”(P16)

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执行同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7.“三个比重”(P16)

    指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比重、非加工环节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

   18.制造服务业(P16)

   是向产品产生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提供的各种形式服务业的总称,其服务的主体或客体之一是制造企业。具体而言,生产制造和加工装配开展的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下料配送、检修检测、备件配件供应、上线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改造、设备租赁、各类服务平台、产品回收、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生产力促进、商标专利、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会展、担保、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等,均属于制造服务业范畴。

    19.“2321”两化融合工程(P17)

选择2个产业优势突出、信息化基础良好、经济辐射能力强的县市区开展第二批两化融合县市区试点,选择3个两化融合较为突出的工业园区开展两化融合试点,选择2个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潍坊智造”计划,筛选100家企业的两化融合项目进行重点培育。

   20.物联网(P17)

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21.云计算(P17)

    指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云”系统,并借助先进的商业模式把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22.3D打印(P17)

   即三维打印,指“增材制造技术”,是一项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高新制造技术,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通过电脑控制,把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一层又一层叠加打印出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3D打印技术代表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可有效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对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3.服务业“十大重点产业”(P17)

    指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旅游业、房地产业、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科技信息、社区服务等产业。

    24.“十百千”产业发展工程(P20)

    指在滨海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海洋化工、临港物流、旅游度假、科教创新等10个产业园,海化、潍柴、瑞驰、海王、新和成等100家骨干企业,盐化油化一体化、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高档游艇、中速机、港口建设等1000个重点项目。

    25.城市首位度(P21)

是城市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是指一个区域内的首位城市在发展总体水平上,如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城市功能等方面领先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综合程度。

    26.“5335”工程(P23)

    指“十二五”期间,突出滨海区、高新区等重点区域,与国内外知名院校联合共建50个院所或分支机构,引进高端研发团队30个,建设30家院士工作站,组建完善5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我市科研院所建设和科技创新实力新跨越。

    27.“5+5”招商(P23)

    面向重点国家和地区,在境内、境外分别组织开展5次经贸招商活动。在境内组织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南宁等地的招商活动,在境外组织港台、日韩、北美、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活动。

    28.“两湾论坛”(P24)

    指波斯湾和渤海湾发展论坛。

更多关于 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 的新闻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更多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